網上有很多關于pos機在昆明哪里擺攤,在國外擺攤賣漢服是什么體驗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pos機在昆明哪里擺攤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www690a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pos機在昆明哪里擺攤
Q1:歡迎接受采訪!請先自我介紹一下吧!韜同學:嗨,大家好,我是韜同學,今年剛從UCL研究生畢業,是一名漢服愛好者,目前在倫敦和兩位合伙人共同經營一家漢服小鋪。我的抖音、B站和小紅書賬號是@倫敦攤主韜同學。
媚晴:Hello,叫我媚晴就好,我是一名剛剛從UCL畢業的研究生,我大概是從14年就接觸到了漢服,可以說是一個老袍子了。
Q2:①為什么想要在英國擺攤賣漢服呢?韜同學:為漢服的發展做一些貢獻是我很久以來就想去做的事情,當初在國內的時候我就很關注漢服復習的進展,也曾嘗試過自己做漢服。來英留學后,我也一直保持著這樣一份對漢服的熱愛,我發現這邊也有許多喜歡漢服的同袍,也有像英倫漢風社這樣漢服組織,但是卻并沒有能夠為這樣多的海外漢服愛好者們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漢服產業,這成為了我創辦這家漢服小鋪的最初契機。
再加上我的專業與文化產業相關,于是我就將“如何讓漢服進入國際市場”作為我的選題,圍繞它進行了許多采訪和調查,在這個過程中我也認識了我的兩位合伙人,媚晴和暮雨。我們都希望漢服能夠在海外得到更大的發展,讓海外留學生和華人也能夠方便地得到漢服,讓更多的外國人了解歷史悠久的漢服文化,于是便從這樣的一間漢服小鋪中開始了我們的實踐。
媚晴:這件事其實說來也巧,我跟韜同學都是UCL的,住在同一個宿舍樓的。當時在一起玩,機緣巧合之下他跟我說他的畢業論文是跟漢服在國外的市場有關的,我就剛好跟他講,我在國外十幾年了,之前在北歐,大學在英國,如果需要的話,我可以接受采訪,也可以給你介紹一些這邊待了很長時間的同袍。之后除了我自己接受了采訪之外,我還介紹了暮雨,也就是我們團隊的第三位成員。再之后我們三個人一拍即合,就開始落實擺攤的一系列事情了。
Q2:②在英國擺攤需要辦的手續復雜嗎?韜同學:在英國擺攤需要的手續整體上還是比較多的,首先我們需要獲得Public Liability Insurance,這個相當于是對我們貨品的一個保險。其次我們需要找到合適的市場,倫敦雖然有各種各樣的集市,但它們往往都有自己的側重點,有的以小吃為主,有的以vintage為主,還有一些只支持售賣英國本土的產品。在確定了合適的市場之后,就需要到市場的網站上提交申請,在通過之后根據市場管理者的要求準備各類證明和文件。在獲得了市場的批準之后,還需要根據市場的安排來確定具體的擺攤時間,市場可能會經常進行各類調整。
媚晴:其實我們有考察過好幾個市場,每一個市場都有不同的要求。目前我們擺攤的市場是Old Spitalfields Market,我們需要買保險,還有POS機,總之就是需要填很多表格,不過還好我們不涉及吃的,不然會更復雜。基礎手續辦好之后,就可以聯系市場的負責人預約具體出攤的時間了。我個人感覺很復雜,但是韜同學的行動力真的很厲害,所以我們很快就準備好了,甚至到最后我們一切手續都準備好了,但是我們轉運的貨都還沒到。(笑)
Q3:①會如何向外國人介紹漢服呢?韜同學:在我們的攤位上,我們給漢服的備注是中國傳統服飾。我們會結合中國的歷史,向外國人介紹漢服的發展脈絡以及它在不同時期的特點。當然,有很多外國人肯定不像我們這樣了解中國歷史,于是我們也會采取一些更加有趣的科普方式。比如有很多外國人覺得漢服上的傳統紋樣非常漂亮,我們就會給他們介紹類似祥云紋、飛魚紋這樣的傳統紋樣背后的寓意及相關的文化典故,這樣的科普方式往往淺顯易懂而又讓人印象深刻。
媚晴:我們有英文的漢服宣傳手冊,但是感覺他們更喜歡跟我們交流,我們會說這是Traditional Chinese Clothing, Hanfu。涉及到一些形制的問題的時候,一般我們會又說中文的名字又會用英文解釋,這樣子的話我們既保留了中文的直譯,外國人也能更好地理解。
Q3:②外國人一般會對漢服持有怎樣的看法?韜同學:外國人對于漢服的評價是非常高的,他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美麗的服飾,更加專業一點的人士則會驚奇于漢服的結構和剪裁方式。很多人都會向我們要名片,并且問各種關于漢服的問題。當然,在這類跨文化的語境下,往往會有出現一些有趣的誤解,比如他們會覺得一些紅綠相間的漢服有“圣誕風”,而紫色的帶有藤蔓花紋的唐制漢服則看上去就很“萬圣節”。這可能就是文化碰撞的一個寫照。
媚晴:我能感覺到很多外國人都是在由衷地贊美,我個人感覺外國人對不同文化還是很尊重的。我剛剛入坑的時候,國內其實很多人都還不太了解漢服,穿出門的時候也會被指指點點,但當時在北歐穿的話,他們會夸很好看,也會駐足問我是什么國家的衣服什么的等等。相比之下當年其實在國外穿漢服的壓力會小很多,不過近幾年在很多同袍的努力之下,國內漢服的普及度挺高,漢服的發展環境也越來越好了,真的很開心。
Q4:在向外推廣漢服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是如何解決的呢?韜同學:在關于漢服的認知上,很多外國人對于漢服的了解還是很少的。從上世紀開始,日本的和服就隨著日本的動漫、電影被西方社會所熟知。近些年來,隨著韓流在歐美的流行,韓國服飾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很多外國人來到我們的攤上會跟我們聊日本動漫,或者問這是不是某某韓國古裝劇里的衣服,這實際上就是因為他們把漢服誤以為是日韓服飾了。這成為了我們目前擺攤時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在發現這種情況后,我們就在店鋪的展板上加上了國旗,從而讓路過的人們都能第一時間知道這是中國的傳統服飾。
日韓傳統服飾雖然都有各自的特色,但它們都是在漢服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這在國內可能早就成為一種常識,但是在國外卻鮮少有人了解,這背后反映的是文化輸出上的缺位。當我們自己沒有進行足夠的文化輸出時,其他人就會迅速地替代我們的位置,當有一天我們希望找回本屬于自己的東西時,卻會發現它早已被冠上了別人的名字,這是一件非常令人唏噓的事情。我們努力經營這樣的一個小攤,實際上也是希望以這里作為一個支點,力所能及地讓我們的文化走出去,告訴更多人我們的文化依然在不斷地傳承下去。我們能夠達到的效果可能非常有限,但我們相信如果有越來越多的人做這樣的事,我們的文化就一定能夠復興,那些錯位與誤解也一定會消散。
媚晴:好像目前為止都還挺順利的,沒有遇到什么大麻煩,最多就是外國人可能會誤會我們是別的國家的,不過我們都會解釋這是中國的傳統服飾這樣。
Q5:如何平衡工作生活和賣漢服的“小事業”呢?韜同學:對我們團隊里的三個人而言,漢服是我們共同的愛好,因而每周末經營漢服小攤的時間就像是一種出于愛好的聚會,雖然出攤收攤的過程可能會比較累,但是心情上總是非常愉快的,因而大家都非常愿意為這件事付出時間與精力。
本來我們是打算周內周末都擺攤的,但經過我們的實踐,發現周內的人流量實際上是比較少的,擺攤的效果并不好,于是我們便將時間都集中在了周末。我們在周內也都有自己的事情和工作,因此周末擺攤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事情。由于我們目前規模并不大,攤子的事情經過三個人的努力往往能夠得到很好的處理,所以在閑暇之余我們還能組織一些自己的活動,比如我們前幾天還一起穿漢服到倫敦橋附近拍照。感覺目前還是能夠很好地協調擺攤和日常生活的。
媚晴:為愛發電哈哈哈。開玩笑,目前韜同學空閑時間更多一點,會負責剪視頻、社交媒體平臺上的文字編輯、與市場接洽、我們品牌的logo設計等等一系列比較繁瑣復雜的事情,周末也會全勤。另外一個姐妹暮雨和我目前是在工作和實習,我們兩個之后周末會倒班,這樣的話至少一周會有一天的休息時間,會相對好很多。
Q6:外國人有沒有更偏好某種形制的漢服?韜同學:在我看來,整體上外國人可能更喜歡花紋很傳統但是穿著相對簡單的漢服,像馬面裙就是其中代表之一。馬面裙穿著起來并不復雜,尤其是可以和許多現代服飾相搭配,因而非常受歡迎。另外不同的族群對于漢服的接受程度也是不同的,很多本地白人顧客買漢服可能更多是為了收藏,或者可以接受一些相對現代的款式,而很多來自中東的顧客則對于一些寬袍大袖的漢服更感興趣,因為他們平日里也是穿袍服,所以對于這類傳統漢服的接受程度很高。
媚晴:相比較于型制,可能更加看重于布料吧。英國從九月開始就開始冷了,十月都穿上大衣了,像雪紡布料的褙子、坦領等其實我們就都沒有機會擺出來了,可能等明年開春再讓他們重見天日吧。
Q7:如果有其他小伙伴也想國外擺攤買漢服有什么建議呢?韜同學:隨著我們在很多平臺上的宣傳(@倫敦攤主韜同學),有很多小伙伴對我們表達了支持,也有很多人在我們的影響下也開始在海外擺攤了,比如前幾天就有一位身在蘇黎世的朋友和我交流擺攤的事情。我覺得在海外推廣漢服,首先就是要遵循當地的要求和規定,辦好相關的手續,和當地市場保持良好的合作,并注意個人防護和安全。除此之外還要鮮明地表明這是中國的漢服,就像我上面提到的,很多外國人容易將漢服與日韓服飾混淆,因而需要我們去強調和糾正。雖然擺攤是一個商業活動,但是漢服本身承載的我們的文化,因此也需要積極、正確地介紹漢服文化,向當地人科普漢服文化知識。相對于普通的擺攤,我們在文化方面要做的事情可能更多。擺攤是一種形式,而推廣漢服文化才是我們做的事最重要的意義。
媚晴: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尊重當地的法律法規吧,就還是希望大家要把手續辦全。如果是在別的國家的話,可以去市場實地考察一下,跟別的攤主交流一下都需要什么手續,然后看看政府的官網上都有什么要求。如果是英國的留學生朋友的話,其實要注意一下簽證的問題,因為學生簽證在學期階段是有很多限制的,比如不可以工作超多20小時、不可以創業等等。
Q8:在國外宣傳中國文化有什么心得體會?韜同學:做海外漢服擺攤這件事到現在,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我們在做一件正確的、而且很久以來就該去做的事。我們一直以來就是一個非常看重服飾的國度,唐朝經學家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中寫道:“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這個名字,本身就包含了我們對于自己服飾的驕傲。世界上也再也沒有哪個國家,會將服飾與自己的文化如此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以至于衣服上的每一處細節設計都包含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也再也沒有哪個國家的服飾,像漢服一樣擁有那樣長的歷史,經歷過那么多的波折,卻依然能夠在今日被人們記在心里,被人們傳承,并走向復興。
最近幾十年里,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我們的文化發展,實際上是落后于我們的經濟的。長久以來,我們都處在一種文化弱勢的地位,我們坐擁世界上最豐富的文化遺產,卻長期被歐美和日韓文化所輸出。人們從經濟發展中獲得的自信,卻沒有在文化領域找到足夠的回應,于是對于國家發展的驕傲,和由于文化弱勢導致的自卑同時存在著,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這些年里如此希望看到文化輸出,看到文化復興。因為我們需要讓我們的文化發展匹配我們的經濟發展,我們渴望看到我們的文化也有著世界頂尖的影響力,成為強勢文化。我們在海外擺攤賣漢服,本身就是希望通過這樣的事情來告訴大家,我們的文化足夠優秀,我們應當以更加積極自信的態度去將我們的文化傳播到每一個角落。既然起源于歐洲的西服能夠成為我們的正裝,那么有朝一日讓外國人把唐制圓領袍當做唯一指定的公共場合正裝也并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事。文化的傳承并不是只靠少部分人的巧思,當大眾普遍擁有了對自身文化的自信和傳播文化的強烈渴望,它自然會走向復興。
當然,目前我們還是只是一個小小的鋪子,雖然有著許多宏大的目標,但需要去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不論國內還是國外,都有很多其他漢服同袍和文化工作者在為文化復興而努力著,我們敬佩于他們的才能和成就,也希望我們自身能夠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到最好,讓我們的“小事業”可以不斷發展下去,變得越來越好。
媚晴:我覺得雖然是個小攤子,但是可以向外國人介紹我們自己國家的傳統服飾及文化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也非常自豪的,有時候可能一個贊美擺攤一天的就疲憊都會煙消云散了。可能我們所做的跟國內漢服同袍前輩、大佬們比起來真的微不足道,不過積水成淵,所以哪怕可能一天只有一個人來了解了漢服,我覺得也是有意義的。接下來,我們也會虛心接受各個平臺上的小伙伴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更加完善我們的小攤子。希望以后外國人看到漢服的第一眼就可以認出是中國的傳統服飾;希望以后外國人提起中國的傳統服飾也不止只有唐裝、旗袍。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作者:邦尼
排版:君止
美工:芽芽
審閱:漢服世代
圖源:受訪者
平中交右 寬褖合纓
古衣今裳 與時偕行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現代漢服知識
以上就是關于pos機在昆明哪里擺攤,在國外擺攤賣漢服是什么體驗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pos機在昆明哪里擺攤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