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pos機迎來熱賣潮,2023年計算機行業報告

 新聞資訊  |   2023-04-23 13:22  |  投稿人:pos機之家

網上有很多關于掃碼pos機迎來熱賣潮,2023年計算機行業報告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掃碼pos機迎來熱賣潮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www690a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掃碼pos機迎來熱賣潮

掃碼pos機迎來熱賣潮

報告出品/作者:華安證券、尹沿技,王奇玨

以下為報告原文節選

------

1疫情復蘇,線下收單交易量有望回升

1.1 第三方支付線下收單,面向線下消費場景

第三方支付是電子支付的主要形式,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獨立機構,通過與銀聯或網聯對接而促成交易雙方進行交易的網絡支付模式。其中包括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銀行卡收單。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既是線上支付,分別應用于網頁端與移動終端。而銀行卡收單,主要是線下消費場景的支付方式。

2016年3月央行發布了《關于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的通知》,后在2016年9月6日實施,俗稱“96費改”。在“96費改”前,刷卡手續費按政府定價執行。“96費改”取消按商戶類別收費分類設定,刷卡手續費借貸分離、統一費率、實行自主定價。根據九六費改,發卡機構收取的發卡行服務費由現行區分不同商戶類別實行政府定價,對借記卡、貸記卡(含準貸記卡,下同)執行相同費率,改為不區分商戶類別,實行政府指導價、上限管理,并對借記卡、貸記卡差別計費。費率水平降低為借記卡交易不超過交易金額的0.35%,貸記卡交易不超過0.45%。

銀行卡清算機構收取的網絡服務費由現行區分商戶類別實行政府定價,改為不區分商戶類別,實行政府指導價、上限管理,分別向收單、發卡機構計收。費率水平降低為不超過交易金額的0.065%,由發卡、收單機構各承擔50%(即分別向發卡、收單機構計收的費率均不超過交易金額的0.0325%)。

以1000元的交易金額為例,商戶最終收入約994元,其中3.5元支付給發卡行;0.65元支付給銀聯;約1.5元支付給第三方支付機構。

銀行卡收單業務主要包含兩種業務模式:1)刷卡模型;2)掃碼模式,包含主掃與被掃。

刷卡模式

刷卡業務模式下,主要涉及付款方、收款方、第三方支付機構、清算機構、發卡行。以付款方采用借記卡支付1000元為例

1.付款方支付1000元給收款方,表面上信息流顯示,資金從付款方流向收款方。背后資金流,實則是資金從付款方的賬戶,打向第三方支付公司賬戶1000元。

2.隨后,第三方支付公司,需要向付款方的發卡行支付0.35%的發卡行服務費,也即3.5元;同時,第三方支付機構向清算機構也即銀聯支付0.0325%網絡服務費,也即0.325元。

3.第三方支付公司,留下自己的收單服務費,通常為0.1%-0.2%,也即1-2元,剩余的金額則打給收款方賬戶。

經過上述流程,最終收款方收到994-995元。

掃碼模式

線下掃碼模式,可以劃分為主動掃碼與被動掃碼。

主動掃碼,支付方掃描商家的收款二維碼進行支付;被動掃碼。即是商家采用pos機具或特定掃碼設備。掃描客戶的支付二維碼。

在掃碼的模式中,主要流程都與刷卡相似,支付寶/微信更像充當發卡行角色。而背后與銀行之間的費率,則由支付寶、微信自行談判。

掃碼業務的收單服務費用并不固定,主要依托市場調節價格與支付寶、微信定價。

1.2 三年疫情,線下收單交易流水、業務規模受到影響

疫情前,銀行卡線下收單行業快速發展。2017-2019年,行業規模增速分別為38%、25%及16%。2019年線下收單行業規模更是達到了64萬億元。

疊加線下掃碼支付的快速發展,線下掃碼業務占比持續提升。

2020年開始,受到疫情影響,線下消費等實體經濟受到影響。從消費品零售總額(線下)數據可以看到,疫情封控最為嚴重的時期,同比下滑明顯。

由此導致,疫情3年,線下收單受到較大沖擊。聯網商戶數量、聯網POS機具均出現較大幅下降。

2022年Q2,聯網POS機具3670.3萬臺,環比下降66.38萬臺。

2022年Q2,非銀行支付機構銀行卡收單業務量,交易筆數為195.70億筆,同比下降0.97%;金額為13.57萬億元,同比下降4.02%。

從上市公司的費率來看,疫情期間也受到了一定影響,拉卡拉、國通星驛(新大陸子公司)、嘉聯支付(新國都子公司)均教疫情前有所下降。

從3家公司財報中披露的支付業務收入/支付業務流水,得到平均費率來看,2018年之后,平均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原因或有2方面:

1)早期行業競爭激烈,費率下降或有競爭因素導致的費率下降。

2)2020年以來,疫情或導致線下商戶經營、支付困難,因此行業費率下降。

2牌照趨嚴,競爭格局進一步明朗

2.1 牌照持續收縮,競爭格局逐步穩定

第三方支付牌照持續收縮,線下收單機構競爭進一步趨緩。

2022年6月,央行官網公布了第四批第三方支付機構牌照續展的結果。信息顯示,79家參與續展的機構中,卡友支付、上海程付通等52家支付機構完成續展工作。而嘉聯支付、上海瀚銀、云南本元等8家支付機構中止續展;而匯通寶支付、商銀信等19家支付機構牌照被注銷。

自2011年開始,央行開放支付牌照到現在為止,累計頒發了271張支付牌照,其中銀行卡收單業務的支付公司截至2022年6月續展成功的僅44家,其中擁有全國收單資質的支付公司剩余25家。

2.2政策監管下,行業規范性逐步增強

第三方支付行業自業務開展初期,就受到了一系列政策監管。

從2016年發布的《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管理辦法》、到《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于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關事宜的通知》,監管的重點在于監管備付金,防止由于支付機構違規,導致的商戶損失。

其中,《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于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關事宜的通知》中規定: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實現100%集中交存。交存時間為每月第二個星期一(遇節假日順延),交存基數為上一個月客戶備付金日均余額。跨境人民幣備付金賬戶、基金銷售結算專用賬戶、外匯備付金賬戶余額暫不計入交存基數。這是此前支付備付金監管政策的再次推進。其次,在對支付機構監管方面,央行還發布了非銀行支付機構開展大額交易報告通知,并要求2019 年年1 月1 日起開始執行。

該文件的出臺,第三方支付機構(包括銀行卡收單、網絡支付、移動支付、預付卡等)整體都受到不同程度業務影響。類似預付卡等主要依靠利息收入的商業模式受到較大影響,而銀行卡收單業務,由于商業模式主要依靠支付傭金而非利息收入,對比之下受到的沖擊較小。但整體而言,政策的推出,進一步規范第三方支付行業。

2021年,《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推出,較此前文件有所放松。支付機構備付金可交存至符合規定的商業銀行,同時享受一定利息。

從整個政策監管脈絡來看,對于支付機構備付金的監管,自此度過了最嚴苛的時間段,當前已經進入有序發展的新階段。

---------報告摘錄結束 更多內容請閱讀報告原文-----------

報告合集專題一覽 X 由【報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金融 / 地產 /

金融科技 | 消費金融 | 普惠金融 | 綠色金融 | 汽車金融 | 房地產金融 | 供應鏈金融 | 金融IT | 銀行業 | 城市商業銀行 | 銀行金融 | 不良資產 | 房地產 | 上海房地產 | 廣州房地產 | 北京房地產 | 天津房地產 | 杭州房地產 | 長沙房地產 | 青島房地產 | 商業地產 | 寫字樓 | 融資租賃 | 第三方支付

(特別說明:本文來源于公開資料,摘錄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報告派

以上就是關于掃碼pos機迎來熱賣潮,2023年計算機行業報告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掃碼pos機迎來熱賣潮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轉發請帶上網址:http://www.www690aa.com/news/30627.html

你可能會喜歡: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babsan@163.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