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銀聯對公pos機,發力科技創新升級支付生態 銀聯攜手銀行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銀聯對公pos機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www690a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銀聯對公pos機
銀聯對公pos機
“十三五”期間,我國主動有序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開放,開放步伐明顯加快成效顯著。同時在消費升級的大潮下,支付行業也搭上了數字化轉型的快車,2015-2019年,銀聯網絡轉接交易金額從54萬億元增長到190萬億元,增長了將近3倍。網絡支付、移動支付已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的一張靚麗的名片。10月28日晚,央視《經濟半小時》播出“十三五”成就回顧特別策劃《我們的幸福生活——“數字”造福中國》專題節目,就過去五年支付網絡發生的巨大變化以及銀聯攜手各商業銀行共同打造的移動支付網絡對數字中國的全方位賦能進行了特別呈現。
“無接觸”支付激發“數字經濟”巨大活力
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市場,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銀行卡用戶,而中國銀聯作為中國的銀行卡聯合組織,擔負著為各銀行之間轉接清算的重要作用,讓一張小小的銀行卡能跨銀行、跨地區以及跨國家使用。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期間,銀聯網絡交易金額達到25200億元。與往年不同的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之后的第一個黃金周,“無接觸”支付激發出“數字經濟”的巨大活力,從取餐到乘車,非接觸服務成為新的文明風尚。中國銀聯始終堅守抗“疫”工作一線,保障銀聯各類支付方式的“非接觸”服務深入應用到交通、政務、小微商戶經營等各領域,助力各行各業穩步有序復工。
僅云閃付APP,長假期間日均交易金額同比增長32.61%,十一當天交易金額比2019年十一當天增長了53%。這一連串的數字,代表著在新冠疫情還在全球蔓延的時刻,中國經濟已經率先復蘇。
在“十三五”期間,銀聯在深化數字經濟活力方面不懈努力,目前銀聯的受理網絡已經覆蓋全球179個國家和地區,“一帶一路”沿線已有超120個國家和地區開通銀聯卡業務,銀聯卡在用發卡量超過86億張。在主要國際卡組織中,銀聯的發卡量和交易金額已經位居全球第一。回顧過去5年,2015年,銀聯網絡轉接交易金額54萬億元,2019年達到190萬億元,五年間增長了將近3倍,也顯示出“十三五”期間我國數字化轉型的加速。
“通過銀聯的發展,帶動銀行產業數字化的發展,這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郝哲表示,“為了使對用戶服務的深度廣度增加,把支付產業和金融產業更緊密的融合,從而通過這種融合把支付的生態建得更完善,我們推出了云閃付APP,它以全方位便民利企金融服務,成為連接政府、金融機構、用戶、商戶的重要橋梁。”
打造云閃付APP 金融科技創新助推“數字中國”
“十三五”期間,百姓生活更加方便、享受的服務更加全面多元,便捷的移動支付便是一個典型代表。而推出于“十三五”期間的云閃付APP,則是支付領域創新發展、改變百姓生活的例證。云閃付APP以跨行賬戶管理為核心,融合二維碼、手機閃付、刷臉付等多種支付方式,提供集轉賬、零手續費還款、理財、信貸等一站式金融服務。一經推出便受到百姓青睞,目前用戶已超過3.3億,境內外超過2000萬家線下商戶支持使用。
“我是云閃付APP的第一批用戶,我覺得最打動我的一點其實就在于它整個卡管理的這些功能,因為我平時卡片比較多,申請的卡片比較多,管理起來也不是很方便。”上海市民楊先生反映,名下十四五張銀行卡需要管理,而云閃付幫他連接起了各個銀行,無論轉賬還是還款,閃轉騰挪輕松搞定。
“用云閃付APP還信用卡免手續費這點其實要比支付寶、微信都要好很多。其實云閃付APP功能越來越多,包括坐車,交水電煤等等。作為云閃付APP的忠實用戶,我從早上一出門坐車就用了云閃付。”
云閃付APP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移動支付飛速發展的進程。短短5年時間,移動支付已經在中國遍地開花。今天,掃一掃、碰一碰、刷臉付等超便捷的支付方式已經深入到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
移動支付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各行各業帶來數字化的變革。在云閃付APP中,數字社區、數字校園、數字醫院、數字政務等板塊正在持續不斷的升級迭代,支付產業數字化創新賦能服務提質增效的同時,正在引領新的數字化生活方式。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省心、越過越舒心,幸福感大大提升。
近年來,銀聯開放平臺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積極推進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在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給老百姓帶來數字化生活便利的同時,也在積極助力產業各方數字化轉型。2019年9月,中國銀聯已與深圳市稅務局達成試點合作,研發上線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子發票服務平臺,提供支付+開票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實現發票的全流程可查可信可追溯,覆蓋餐飲酒店、物流電商等細分行業,服務500余家企業。中國銀聯還結合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面向金融機構提供火眼、天擎科技服務,助力金融風險監管防控。“手機POS創新應用”“基于區塊鏈的金融與政務數據融合產品”項目分別入選北京、上海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
“數字化作為當前時代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銀聯在持續優化數字化支付服務的同時,也在積極推動支付產業的數字化,并通過支付的數字化賦能相關產業的數字化進程,從而推動整個社會向數字化進展。”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郝哲表示。
完善支付生態,守護百姓“數字生活”
目前,全國已有34個城市地鐵、1700多個城市和縣域公交、近22萬零售商戶、近10萬超市便利店商戶、300多萬餐飲商戶、35萬多臺自助售貨終端、近2000所校園、2800多項公共事業繳費項目,使用了包括云閃付APP在內的銀聯移動支付。
廣州,這座城市地鐵最高日客運量超過941萬人次,客流強度全國第一。如今交通卡、銀行卡、手機、手表閃付過閘,甚至無需網絡、二維碼,過閘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在珠江新城地鐵站,廣州市民表示:“很方便,手機可以直接過閘坐地鐵,不需要帶交通卡,而且速度非常快。”
目前,銀聯已在廣州等近1500個城市開通了手機閃付,銀聯手機閃付正在成為支付的新潮流。這背后,不僅僅是便民,更是銀聯和銀行建立了廣泛的支付生態,共同守護客戶支付安全與便利的努力。
在深圳,銀聯聯合了民生銀行,運用車牌識別和銀行卡快捷支付疊加技術,將銀行卡賬戶和車牌信息打通。讓停車場無感支付成為了現實。車牌識別、銀行卡自動扣費,一氣呵成,無需掃碼或現金繳費。目前,銀聯已在245個城市17000余個停車場或高速公路開通了無感支付。
“進出停車場不用再掏現金,不用再掏手機,也不用去停車繳費,直接開車出場,整個過程是無感的,十分方便。”
作為銀聯重點打造的移動支付便民工程,看病掛號更是每個人都脫離不了的“剛需”場景,眼下,使用醫保電子憑證就可以完全脫卡支付,提升了百姓的就醫感受,為百姓帶來“數字生活”新體驗。
“正常的話你這邊的話應該開一張單子,然后去收費窗口排隊繳費,現在我這邊像電子醫保憑證可以直接這邊掃碼支付,就跳過了排隊繳費的過程。直接出示醫保卡的二維碼,我都不需要帶實體卡。”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看病的小李說到。
目前,上海已有11家市級醫院、逾110家區屬醫療機構支持通過云閃付使用醫保電子憑證完成脫卡支付。醫療場景作為移動支付便民工程重點打造的“剛需”場景,也是銀聯支付拓展建設的發力點。疫情發生以來,云閃付上線“健康碼”、“核酸檢測”等金融科技創新服務應用。當前,云閃付“健康碼”服務已覆蓋全國2300余城的28項健康碼相關應用。一方面提升百姓就醫感受,為百姓帶來“數字生活”新體驗,同時也為行業數字化發展注入新活力。
老百姓支付便捷的背后,是一張日益強大的支付網絡和不斷提升的技術支撐體系。目前,銀聯網絡核心系統處理能力已達到每秒24萬筆以上,系統的處理能力、安全性、兼容性均達國際先進水平。相繼推出了金融IC卡、手機閃付、云閃付APP、刷臉付、語音支付等產品,并積極探索下一代支付技術和產品。
目前,銀聯已經形成了集刷卡、掃卡、掃碼、掃手機于一體的豐富多樣的全產品支付體系。近年來,銀聯順應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打造更具市場競爭力的銀聯卡產品體系,探索更加多元化、年輕化的權益輸出模式。打造了無界卡數字銀行卡,以及鄉村振興主題卡、小微企業卡等定制化產品,幫助涉農企業、農戶及小微企業解決便利支付、融資紓困等痛點需求,目前累計發卡量已分別超過1000萬張和1400萬張。
此外,銀聯還與包括18家全國性銀行在內的境內外1500余家金融機構建立緊密合作,強化銀聯卡發卡、移動支付、創新業務、對公業務、金融科技應用等領域合作。已與浦發完成并即將與農行、建行、招行、平安等多家銀行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隨著金融科技對業務的驅動作用愈加凸顯,經濟金融加速向數字化升級,銀行業金融機構也在加快數字化轉型的步伐。今年8月,銀聯還推出了銀聯無界卡,作為首款數字銀行卡產品,銀聯無界卡實現了發卡模式、管理模式、安全應用全流程的數字化,預示著銀行卡產業真正邁向了數字化時代。未來,銀聯將基于數據優勢、科技能力,圍繞國家“十四五”規劃、金融行業“十四五”規劃,聚焦產業難點痛點,與銀行形成在新技術、新模式、新產品應用推廣的產業協作合力,共同推進銀行業數字化轉型進程。
“相信將來隨著科技進步,我們創新研發的產品會和我們對老百姓服務延伸的東西融合得越來越緊密。我們希望通過支付來觸動金融,金融來觸動經濟,實實在在地把支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要落到實處。真正實實在在的為中國經濟的發展,為兩個循環的早日實現,作出我們應做的努力。”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郝哲如是說。
以上就是關于銀聯對公pos機,發力科技創新升級支付生態 銀聯攜手銀行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銀聯對公pos機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