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會員寶pos機是正規靠譜嗎,每月200萬人退出的相互寶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會員寶pos機是正規靠譜嗎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www690a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會員寶pos機是正規靠譜嗎
文章:公眾號【i保不保】
作者:保哥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左傳·莊公十一年》
曾經風光無限的網絡互助,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全面進入了“退潮期”。
首先是百度的燈火互助2020年9月9日宣布下線,僅運營了300天,會員人數不足50萬。
四個月后,美團互助也宣布2021年1月31日起正式關停。從2019年6月28日上線,算起,僅僅分攤了18期,最高峰時會員也曾達到過3400萬。
網絡互助“潮水”的退去,不單單是這兩家個例。其他仍在運營的網絡互助平臺,日子也都不好過,堪稱“慘淡”。
小米互助2020年6月15日上線,截止到今天,也不過區區38萬人加入。
360互助2019年6月上線,上線初期號稱擁有會員150萬+,截止2021年2月4日,僅剩會員人數為:49.2萬人
蘇寧金融旗下的“寧互寶”,目前僅剩16.58萬人。
滴滴旗下的“點滴互助”,也由133萬+,到今天僅剩會員76萬。
坐擁新浪微博巨大流量的新浪互助,2020年1月14日上線,運營一年了,現在會員也才17萬。
這些互聯網巨頭們擼起袖子親自干的網絡互助,如今只剩下支付寶的相互寶,獨立支撐著網絡互助的大旗不倒。
但相比與2019年的高歌猛進,相互寶在2020年似乎也摸到了“天花板”,會員人數在突破1個億后,便進入到了“橫盤整理”,最高也沒再突破1.05億。
而且,從2020年8月第1期分攤后就開始一路下滑,到2021年2月第1期時,已跌至9362.1萬。6個月時間已經有768.4萬會員退出了相互寶。
為何曾經風光無限的“網絡互助”會陷入如此境地?
相互寶是否能“獨善其身”?還是會步其他網絡互助的后塵?
今天保哥就來深度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一、外 部 因 素1、網絡互助發展十年,面臨政策拐點
網絡互助最初由“民間”興起,2011年5月上線的“抗癌公社”(后改名為“康愛公社”),是業內公認的國內首家網絡互助平臺。
這種模式在當年可算是一大創新,各種新聞媒體廣泛報道,算是給“抗癌公社”打了免費的廣告,會員短時間就高達上百萬。
很快,這種模式引起了各路資本的注意,2013年-2016年,各種網絡互助平臺“風起云涌”,最高峰期時曾有近100余家互助平臺上線。
很多平臺都采用預付費形式,容易形成資金池,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2016年,監管對網絡互助資金池進行整頓,大量互助平臺倒閉。
經過第一輪洗牌后,2018年年底,螞蟻集團正式進軍網絡互助,成立相互寶,一時間,互聯網巨頭聞風而動,滴滴金融、蘇寧金融、360、美團、新浪、小米等紛紛直接入場搭建平臺。騰訊也通過控股輕松互助、水滴互助,間接布局網絡互助。
在此階段,監管部門沒有對互聯網巨頭們過多的干預,除了禁止保險公司參與其中外,沒有出臺其他的監管措施。
就像馬云說的,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網絡互助在高光時刻,也大有“保險不改變,我們就改變保險”的架勢。
但2020年以來,隨著國家金融戰略的調整,監管部門對于金融行業趨向進行更加嚴格的管控。
以馬云外灘金融峰會講話為標志性事件,監管部門開始了疾風驟雨般的“指導”,令螞蟻金服至今上市遙遙無期,并市值慘遭腰斬。
萬億市值的螞蟻尚且如此,整個市場不足百億的網絡互助,監管政策如何走向,甚至會決定著行業的生死。
早在2020年9月7日,銀保監會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局在《保險業風險觀察》中發表文章 《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分析及對策建議》,明確將相互寶、水滴互助等網絡互助平臺定義為非持牌經營的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并提出堅持對所有保險活動實行嚴格準入、持牌經營,嚴厲打擊各類非法商業保險活動。
打非局指出,網絡互助平臺本質上具有商業保險特征,由于目前沒有明確的監管主體和監管標準,處于無主管、無監管、無標準、無規范的“四無”狀態。
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肖遠企在2021年1月22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對網絡公司做互助業務進一步關注,了解其運行方式和風險情況,再根據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
監管政策的不確定性,是令眾多平臺退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施行著保險的標準,卻可以不受保險法規的約束,無需履行保險監管的制度。被放養了十年的網絡互助,在2021年大概率面臨著被落實監管主體,“嚴加管束”的局面。
2、商業健康險市場的快速發展,對網絡互助也形成了一定的壓力。
政策的轉向,還體現在政府更加鼓勵作為“國家隊”的保險公司參與到全民的健康補充保障中來。
2020年火爆全國的各城“惠民保”,由政府搭臺,保險公司唱戲,成為社保補充醫療的新模式。保額高、保費低,不限既往癥,而且有政府信用背書,對于網絡互助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
雖然兩者的保障責任并不完全重合,網絡互助主流是一次性給付型,“惠民保”是報銷型產品,但“惠民保”五六十元的保費,上百萬的保額,對于大額醫療費的“分攤”作用,無疑是優于網絡互助的。
在費用與網絡互助的“分攤費”差不多的情況下,發展迅猛、火遍百城的“惠民保”們無疑會分流一部分網絡互助的目標客戶群。
二、內 部 因 素1、分攤額的大幅上升,令眾多網絡互助陷入“死亡螺旋”
網絡互助之所以能迅速崛起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便宜”,滿足了人們對于低價獲得大病保障的基本訴求。
很多網絡互助設置有分攤上限,例如美團互助承諾單次分攤最多1元,相互寶承諾每年最多分攤188元,多出的分攤費用由相互寶承擔。
這與動輒上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商業重疾險,產生了強烈的對比。而在2020年,這個網絡互助存在的“最大賣點”,正受到質疑。
以相互寶為例,【大病互助計劃】分攤金額從2019年的人均29元,變成了2020年的91元,漲幅高達214%。雖然還遠未達到相互寶承諾的188元上限,但人們也不禁發出疑問,還會再漲嗎?
答案是:肯定會!
現有的互助人數遠未達到正常水平
我們來算一下,按照相互寶公開數據,2020年共計互助68650人,其中最主要的“大病互助計劃”是52682人,按照1億的會員基數測算,相互寶的“大病”發生率是千分之0.53
這個發生率是個什么水平呢?——非常低!
根據銀保監會最新發布的【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20)】測算,相互寶0-59歲年齡范圍
重疾發生率的平均值為:
男性:千分之2.62女性:千分之2.32平均值為千分之2.47
在理論上,只要會員人數足夠多,真實的重疾發生率就應該無限接近于真實的【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水平。
相互寶自2019年11月26日宣布會員人數突破1億后,2020年人數已趨于穩定,大部分會員也都度過了等待期。
在這種會員基數上,真實的發病率應該無限接近于真實的【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
因此,按照經驗數據測算,2020年相互寶1億會員中發生重大疾病的人數,應該為25萬左右。
但相互寶2020年【大病互助計劃】的互助人數是52682人,只有理論數值的20%。
是相互寶風險管控的好嗎?準確的講,相互寶在會員加入時并沒有什么“風險管控”措施。雖然有保險公司【健康告知】一樣的【加入須知】,但并不提供核保服務,符不符合加入條件,事前完全沒有審核措施。
而且以目前相互寶的盈利模式,決定了TA的“基因”里對于會員質量是缺乏管控意愿的。
因為網絡互助平臺都是靠收取每筆互助案件的“管理費”來生存的。理論上說,案子越多他們越“賺錢”。
因此,從根本上,網絡互助平臺缺乏意愿,也沒有動力對用戶的健康狀況進行嚴格的篩查。反而可能會因為管理費與分攤總額掛鉤以及對獲客成本的考慮,而有意放松準入門檻。
根據行業經驗,在缺乏管控的前提下,相互寶1億的會員里,肯定會有不小比例的“非標準體”,會有著高于保險公司的“逆選擇”風險。
而在相互寶公開的數據中,2020年,有多少用戶發起了申請互助?多少用戶被拒賠?拒賠理由是什么?這些用戶最關心的問題,相互寶都沒有進行公示。
是相互寶的會員年齡結構太年輕嗎?在初期可能是的,相互寶會員在發展初期是以網絡原住民為主,年齡結構偏低。自2019年3月15日起,相互寶就開放了“幫家人加入”的功能。會員可以為父母、子女、配偶申請,只要年齡在59歲以下,身體符合健康條件,就可以幫他們申請加入相互寶。
隨著這個功能的放開,相互寶會員數量才迎來爆發式的增長,迅速破億,但同時也會帶來會員平均年齡大幅提高的直接后果。
因此,在1億的會員基數下,相互寶的重疾發生率不會與權威的【重疾經驗發生率表】產生過大的差異。
在這樣的綜合分析下,只有兩種結果:(1)申請互助的人數符合經驗發生率,但實際獲得“理賠”的人數,只有申請人數的20%,這也就意味著80%的申請人是無法通過相互寶的審核的。
這也意味著,“理賠”端如此嚴格、苛刻的管控,都很難阻止分攤金額的大幅上漲。
(2)反之,如果說2020年相互寶大病計劃互助成功的5.2萬人,與申請人數相當。這么低的重疾發生率,只有會員的平均年齡不超過25歲才能符合這個數值。
我們在上面也分析到了,在1億的會員基數下,要滿足這個條件,實在是不可想象。如果會員平均年齡提高到了30歲,那么按照2020年的這個標準,2021年的成功互助人數就應該超過10萬。
也就是說,2021年相互寶達到承諾的188元的年度分攤費上限,是大概率事件。
在保險公司的風控模型里,是通過厘定不同年齡的費率來進行風險匹配和管控的,簡單說就是“年齡越大保費越貴”。而相互寶的分攤費是“均貧富”模式,20歲的青年與50歲的中老年人,所承擔的分攤費是一樣的,這對于身體健康的年輕人其實是不公平的。
因此年輕人群對于分攤金額的上漲會更加敏感,首先選擇退出的往往是身體健康的年輕人。
知乎上有一條關于網絡互助的高贊評論“我已退出了互助計劃,但留下了我爸媽”,就是一些“聰明的”年輕人對于這一“不公平”機制的回應。
而年輕、健康人群的大量退出,又會加速“賠付率”的上升,進一步抬高分攤金額,從而形成惡性循環。這就是保險業內所稱的產品“死亡螺旋”。
2、拒賠案件的大量曝光,一次次消磨著本就脆弱的信任基石
百度搜索“相互寶拒賠”會出來3500多萬條信息,現如今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發聲,“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傳播定律,有效的放大了網絡互助的負面新聞。
這大量的網絡報道,嚴重的消磨著會員與平臺之間的信任,大家都會擔心:平時“我為人人”,一旦得病需要互助,卻不能“人人為我”。
但有人會說,保哥,你上面說過,網絡互助是靠管理費收入盈利,那應該放寬理賠標準,多增加互助案件,他們才更賺錢啊?。
這是一個好問題,但明顯的缺乏“互聯網思維”了。在資本們眼里,“管理費”的主要作用是覆蓋運營成本,而真正的“盈利”是互聯網思維里常說的:“羊毛出在豬身上”!
下面這段,就是講得這個問題。。。
三、其他因素網絡互助并不是“公益”,而是“生意”
有調查研究顯示,加入網絡互助的人群,比未加入網絡互助的人,有更強的購買商業保險的意愿。
所以,各路資本紛紛入場,嘴里喊的是“公益”,眼中盯著的卻是后面的保險市場。
根據公開數據,背靠【水滴互助】的【水滴保險商城】在2020年,年化簽單保費已超過150億元。相互寶身后的螞蟻保險2020年成交的保費規模也高達500億。
這才是資本眼里真正想做的“生意”!
相互寶成立兩年多了,總計募集了140億的互助金,按照8%的管理費計算,兩年多的毛利才11億,估計連成本都不夠,即便這11億是“純利”,在螞蟻金服萬億的體系里,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為什么螞蟻金服要“不計成本”的搞網絡互助,一定是有其他真正的戰略目的。
網絡互助其實只是“保險引流”的工具,而不是為了掙那點“管理費”。
這還可以解釋:相互寶為什么會出現大量互助申請不通過的案例。
除了加入時風控缺失的因素外,把分攤金額控制在有限范圍內,從而吸引更多的“人流”加入,轉化為保險用戶,才是相互寶的“首要任務”。
一切的“戰術”動作,都是服務于“戰略大局”。
但不可避免的是,這是一把“雙刃劍”,“拒助”案件的增多,同時也會影響相互寶的品牌,加速老會員的流失和影響新會員的加入。
坐擁互聯網世界頂級流量的相互寶,要維持“精算平衡”尚且如此困難,那些“小眾”的網絡互助平臺紛紛倒閉也就不足為奇了。
總結網絡互助發展十年,正在面臨著一場全行業的變革。
本文沒有從產品的具體“微觀”角度入手,而是從“宏觀”視角出發,分析網絡互助的趨勢和走向。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不一樣的觀點。
隨著政策環境、行業發展的變化,網絡互助已進入新一輪的“洗牌期”,會加速一些已經陷入“死亡螺旋”的平臺的退出。
【死亡螺旋】即健康人群選擇性退保,會導致賠付率上升,進而引發分攤金額的進一步上漲,漲費又會進一步刺激健康人群退出,由此惡性循環,直至整個項目計劃無法繼續運營。
而相互寶作為網絡互助的一面“旗幟”,是網絡互助“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在出現每月200萬人退出的趨勢后,引發了社會極大的關注。
相互寶是否也會陷入“死亡螺旋”,是大家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保哥在這里說幾個總結性分析:
1、相互寶采用無資金池模式,背靠阿里集團,擁有最先進的技術和最雄厚資金支持,即使行業會出臺嚴格的監管措施,也會以相互寶為標準,所以相互寶面臨的政策風險非常小。
2、相互寶的分攤金額,大概率會在2021年觸達188元的分攤上限。但從2020年開始,相互寶已經悄然取消了這一限制承諾,也就是說,相互寶對于分攤金額“超限”早已有所準備。
3、雖然相互寶的價值在逐步的減弱,但仍然可以作為保障方案里的一項補充,注意!僅僅是“補充”,如果你把TA作為了“依靠”,那可別怪保哥沒提醒過你。
#相互寶大家還在投嗎#
以上就是關于會員寶pos機是正規靠譜嗎,每月200萬人退出的相互寶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會員寶pos機是正規靠譜嗎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