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支付pos機,二維碼支付這件小事

 新聞資訊  |   2023-05-17 10:22  |  投稿人:pos機之家

網上有很多關于軟銀支付pos機,二維碼支付這件小事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軟銀支付pos機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www690a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軟銀支付pos機

軟銀支付pos機

得益于這兩年互聯網金融飛速發展,如今買個早點都可以用微信或支付寶掃二維碼支付。如今,又有一家機構加入了二維碼支付陣營中來,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銀聯。

12月12日,據中國銀聯官網消息,中國銀聯正式推出銀聯二維碼支付標準。標準主要包括《中國銀聯二維碼支付安全規范》和《中國銀聯二維碼支付應用規范》兩個規范。

回想2014年3月,央行因“支付安全”問題叫停了支付寶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以及虛擬信用卡業務,掃碼支付慘被封殺。直到今年8月份,經過兩年的“技術改進”,央行發布了《條碼支付業務規范》(征求意見稿),掃碼支付逐步開放。如今銀聯正式推出二維碼支付標準,可謂是加入到了二維碼支付市場競爭的“正面戰場”。

這“二維碼”究竟有何種魔力,能讓銀聯的態度多云轉晴?

二維碼優勢何在

二維碼支付

二維碼(2-dimensional bar code),是在代碼編制上利用計算機“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個與二進制相對應黑白相間的幾何形體來表示文字數值信息,最后通過圖象輸入設備或光電掃描設備自動識讀以實現信息自動處理。

在現代商業活動中,可實現的應用十分廣泛,如:產品防偽/溯源、廣告推送、網站鏈接、數據下載、商品交易、定位/導航、電子憑證、車輛管理、信息傳遞、名片交流、wifi共同享等等。

在支付時,App會在你的手機屏幕上生成一個臨時的、帶有付款人支付標記(Token)的二維碼。商家通過掃碼,就會告知支付平臺,你在此時此地產生了一筆消費。于是支付平臺就會將消費金額從你的賬戶轉到商家的賬戶上。

這種支付方法最大的優勢在于“不挑手機”,任何一臺手機只需要安裝支付平臺的App都可以使用相關平臺的支付服務。對于商家無非也就是升級適配一套軟件系統的成本。

加上如今手機的普及,手機一般都隨身放在觸手可及的位置,付款時掏手機要比掏錢包方便得多。除此之外,還少了商家找零的煩惱。

而在這之前,銀聯的主要非現金支付主要是“刷卡”和“閃付”,以及后來退出的“云閃付”。

磁條卡與IC卡

“刷卡”購物對于現在的消費者而言,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物,而卡本身就是一個驗證支付者個人信息的Token。通過“刷卡”,銀行就可以知道你的消費記錄,然后將你賬戶里消費的錢轉到商家的賬戶上。

傳統銀行卡的背面,有一塊黑色的磁條,是用來記錄用戶個人信息的區域,在刷卡時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就可以讀取卡內的個人信息。

后來有的卡上出現了IC卡 (Integrated Circuit Card,集成電路卡),通過卡上IC串聯協振電路來存儲持卡人的信息。

為了避免其他人拿著Token盜刷,保證持卡人的財產安全,一般在“刷卡”之后,還需要有個用來驗證刷卡人正是卡片的所有者的過程,也就是我們司空見慣的“密碼”。

閃付

密碼可以大幅提高財產的安全性,但是像買菜、買早餐這種小額且支付頻次較高的支付活動中,頻繁的刷卡、輸入密碼就顯得有些過于繁瑣,于是“閃付”和“免密”功能應運而生。支持閃付功能的銀行卡會印有“QuickPass”標識。

“閃付”的原理就是在卡中內置一顆“被動式”連接線圈的芯片,使用時,讀卡器發射出電磁波,與線圈發生電磁感應,產生電流,這樣就把能量輸入到了卡片上的芯片中。芯片中的集成電路在能量驅動下再發射出一段電磁波,上面承載了獨有的信息,被讀卡器接收,這樣就獲取了儲存在卡片上的信息。

雖然聽上去很復雜,但在現實生活中全部動作只需要將卡在POS機前簡單的“一閃而過”,“閃付”也由此得名。

為了進一步簡化交易流程,“閃付”還配合著“免密”一起出現,靠單筆與每日限額來提供保障。雖然安全性有所降低,但由于限額的存在,即使被盜刷,也能夠及時止損。

無論是“刷卡”還是“閃付”,最大的問題在于一張卡只能對應一個賬戶。如今人們手中往往會持有多家銀行的數張銀行卡,所以卡片的管理與收納又成為了新的問題。

云閃付

那么怎么解決卡片的收納問題呢?

“云閃付”的答案是:既然銀行卡的作用只是交易中的一個Token(支付標記),那么把Token放到別的東西上,例如你的智能手機(手表)里。交易時,只要讓POS機識別出這是“你的哪一張卡、哪一個賬戶”就萬事大吉了。

所以“云閃付”的原理,就是在智能手機(手表)里生成一張虛擬的銀行卡。支付時原理與“閃付”完全相同,只是此時的”揮卡“動作揮的不是銀行發給你的卡片,而是你的手機。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云閃付”方式有:Apple Pay和安卓HCE技術的NFC(近場通訊)卡模擬技術(模擬“揮卡”);還有三星智付所主導的MST(磁力安全傳輸)技術(模擬“刷卡”)。

由于“云閃付”所使用的手機芯片是“主動式”的,所以手機完全可以模擬多張卡片的不同射頻信號。哪怕你有無數張卡,只需要一臺手機“揮一揮”就夠了,可以說是“最方便”的支付方式。

可惜的是,目前NFC和MST技術需要手機(手表)的硬件支持,而此類硬件多數只存在于廠商的高端手機或旗艦機中,“挑手機”的問題明顯。

相比之下,“不挑手機”的二維碼則顯得更大眾一些。

重新“擁抱”二維碼的理由

那么是什么原因要讓銀聯選擇了“大眾化”的二維碼呢?

是利益,但不全是利益。

被馬云動了的“奶酪”

在傳統的線下收單業務模式中,發卡行、收單行(主要是銀行、銀聯商務和第三方支付企業)、銀聯按照7:2:1的方式分成;而在線上收單模式中,刷卡手續費僅有發卡行和收單行(主要是第三方支付企業),銀聯完全被架空。

支付寶、微信采用二維碼的支付方式本質上是用線上方式來做線下收單業務,利益損失最大的就是銀聯。

而銀聯旗下的幾大銀行哪個不是國家穩定的“根基”,眼看幾大銀行就要被“二維碼大軍”攻陷,自己又不能一兩天搞出一套“二維碼”系統與之抗衡。于是2014年3月,“央媽”跳出來果斷叫停了“二維碼支付”。

但是“央媽”心里也明白,互聯網的大潮勢不可擋,云支付未來必將成為趨勢。早在今年5月,“央媽”就已告知銀聯,即正式啟動二維碼支付產品設計、技術標準和業務規范編制等工作,并將二維碼支付產品充實到“云閃付”產品系列中,作為非接支付的補充,豐富“云閃付”產品體系。

再到今年8月份,經過兩年的“技術改進”,央行發布了《條碼支付業務規范》(征求意見稿)開放掃碼支付、12月中國銀聯正式推出銀聯二維碼支付標準。此時,工行、建行、民生銀行等都已經擁有了“可與支付寶一戰”的二維碼系統。

也就是說,“二維碼”支付這件事,馬云領先了銀聯兩年。倘若不是“央媽”強勢扮演“心機婊”,一邊封了第三方平臺使用“二維碼”兩年,一邊又在這兩年間讓自家孩子偷學偷練,今天的銀行業恐怕又是另外一番光景。

向前看,不要只向“錢”看

不過“央媽”這么做也不是“完全錯誤”,畢竟這還涉及到二維碼的安全以及技術壟斷的問題。

目前,二維碼擁有多套編碼標準,而市面上最常用的二維碼是日本DW公司推出的QR Code(Quick Response Code),也是最成熟的方案之一。

馬云畢竟是個商人,如何快速將新技術商用、如何最快產生出價值才是工作的核心,加上日本軟銀的投資關系,采用最成熟的方案自然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到了銀聯這,問題就上升到了國家經濟安全以及反技術壟斷的戰略問題上。

例如為防范信息外泄,避免技術受制于人,美國政府和軍隊等機構全部使用美國本土企業研發的PDF417二維碼標準,韓國在外國二維碼標準免費的前提下,仍全力扶持本國的Magic Code碼。對此,我國宜制定相關扶持政策,引導國產二維碼標準的大規模推廣和應用。

當然對于消費者來講,其實銀聯二維碼標準的加入,引入了行業內新的競爭,多數還是利大于弊的。

第一,有了國家相關標準做參照,各支付公司也有了政策參照的對象,有助于規范市場。

第二,對于消費者而言,多一種支付方式,就意味著多一種選擇、多一分便利。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由于競爭加劇,各平臺必然會推出優惠政策吸引用戶。然而對于消費者來說,如今手機內存越來越大,多裝幾個App,哪個平臺優惠力度最大就用哪個,麻煩點如果能省下幾十塊錢,對于一年到頭都攢不下幾個錢的“打工一族”來說,那可是極好的。

以上就是關于軟銀支付pos機,二維碼支付這件小事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軟銀支付pos機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轉發請帶上網址:http://www.www690aa.com/news/44745.html

你可能會喜歡: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babsan@163.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