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pos機實名認證有隱患嗎,記者暗訪杭城通信市場發現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pos機實名認證有隱患嗎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www690a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pos機實名認證有隱患嗎
嘉善警方嚴查電話“黑卡”。 通訊員 張范 攝
浙江在線10月29日訊(浙江日報記者 翁浩浩 通訊員 王鵬程 應瑞峰)日前,媒體一則《虛擬運營商業內人士:我們沒利潤推進實名制》的報道,引發公眾關注。自9月1日起,被稱作“史上最嚴”的手機實名制,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行,成為遏制垃圾短信、打擊通訊詐騙、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的“殺手锏”。
不過記者調查發現,當前手機實名制仍存在不少漏洞,辦卡登記人證不符、虛擬運營商發放非實名手機號等現象,亟待規范。
電信詐騙多發
杭州余杭警方近日打掉一個以殘聯、民政、財政等部門發放補貼為名,專門坑害殘疾人及其親屬的通訊詐騙團伙,抓獲陳某等涉案人員19名。經查,此案中有200余人被騙,金額達300余萬元。
4月9日,家住余杭的陳師傅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殘聯工作人員,準確說出了他姐姐的名字及殘疾狀況,“我們要給你姐姐發放4980元殘疾人補貼,麻煩你去附近ATM機收錢”。陳師傅趕緊找到一臺ATM機,按對方提示輸入“4980”確認。對方掛斷電話后,陳師傅發現卡里不僅沒錢進賬,反而少了4980元,急忙報警。
警方展開偵查,發現類似案件僅杭州地區就發生過30余起,被騙錢款都在福建廈門、湖北孝感通過ATM機或POS機被取現。經過一個多月偵查,警方在廈門、孝感兩地,先后抓獲陳某、易某夫婦等19名犯罪嫌疑人,并查獲大量殘疾人信息、500余張銀行卡和SIM卡等作案工具、贓物。
據陳某等人交代,他們用于詐騙的手機號碼都是買來的“黑卡”,“如果要詐騙浙江人,就買浙江的手機卡,每張卡價格在30元至50元不等”。
今年上半年,全省公安機關受理通訊網絡詐騙案件44253起,案值達6.33億元,同比分別上升57.6%和51%。其中被騙金額百萬元以上案件有30起,同比上升57.9%。杭州市公安局反通訊(網絡)詐騙中心民警告訴記者,目前大多數手機犯罪活動使用非實名的預付費手機,增加了警方的辦案難度和成本。
實名認證虛設
根據工信部規定,今年9月起,電信運營商在通過各類實體營銷渠道銷售手機卡時,要求用戶出示本人身份證,并當場用第二代身份證讀卡器驗證。這一規定執行情況如何?記者日前進行了調查。
在杭州武林廣場附近一家移動營業廳,記者表示要辦理新手機卡,工作人員要求記者出示身份證原件。記者推說忘帶證件,對方答復“沒有身份證原件沒法辦理”。隨后,記者又到周邊的電信、聯通營業廳,這一要求也被工作人員婉拒。他們提醒說,如果沒有實名登記,辦理資費調整、業務查詢等手續都將受限,甚至可能被停機。
但漏洞并非不存在。在上塘路通信市場一家手機營業店,記者拿著別人的身份證要求辦理手機卡,老板簡單做完登記,就遞來一張已開通的新卡。在隔壁一家商店,記者用同樣的方法,也順利購得一張新卡。“實名登記只要求登記身份證原件。”店老板解釋。
記者發現,網上叫賣的“170”號段電話卡,不需要實名認證就可以激活使用。據了解,“170”號段是虛擬運營商的專屬號段,而按照工信部規定,虛擬運營商發放的手機卡同樣需要實名登記。業內人士表示,針對三大基礎運營商,實名登記已列入安全責任考核,扣分超過限額將影響其利潤。而對虛擬運營商,目前并沒有懲罰舉措。
監管漏洞待補
記者了解到,市場上現存的非實名制手機卡用戶,主要有用戶名顯示為“某某代辦”、登記信息不完整、機主姓名與實際使用者信息不匹配,以及機主姓名為單位這4種類型,其中前兩種情況較多。
省公安廳刑偵總隊情報支隊政委趙加俊認為,實施實名登記制后,非實名手機卡很難買到,無疑會增加不法者的犯罪成本和風險,有利于從源頭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同時,實名登記的信息,也為公安機關獲取偵查線索、挽回受騙者損失提供了便利。
目前,全球電信用戶數量排名前20位的國家,基本對全部或部分用戶提出實名登記要求。比如韓國信息通信部規定,廣告商在發布手機短信廣告時,必須注明“廣告”字樣和發送者的單位、電話及手機號碼,濫發垃圾短信者面臨最高8500美元罰款。
趙加俊表示,手機實名制要求“使用者和登記者是同一人”,但在有些地方只需身份證就可辦理,導致冒用、套用問題時有發生。因此,手機實名制應從“購買實名”變成“使用實名”。
專家認為,當前應加強手機號卡銷售網絡的管理,同時從立法、技術、監管等方面綜合施策,嚴厲打擊短信騷擾、電信詐騙等行為,切實維護公民信息安全。
以上就是關于pos機實名認證有隱患嗎,記者暗訪杭城通信市場發現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pos機實名認證有隱患嗎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