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pos機收支付寶手續費,Apple Pay能否翻身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pos機收支付寶手續費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www690a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pos機收支付寶手續費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雷科技leitech
最近,iOS又曝出新消息:有傳言稱,iOS13.4將支持更大范圍的公交卡(如嶺南通),并且Apple Pay將正式支持支付寶,以后購物,Apple Pay可以不只“刷卡”了。
首先有必要澄清的是,關于網上Apple Pay支持支付寶的相關圖片,一律都是假圖片,現在關于這條新聞的所有討論都是基于這些圖片而來,而圖片經考察已經有多處細節錯誤。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第三方信息來源,來證實支付寶將會在幾天后“登陸”iOS 13.4上的Apple Pay。
比較合理的說法是,iOS13.4將會擴大交通卡的適用范圍,而支付寶的真正上線,恐怕還要等到iOS 14正式推出,iOS 14流出的部分代碼也證實了這一觀點。
盡管只是虛驚一場,但我們還是想借此機會,來探討一下在未來的iOS 14上,Apple Pay能和支付寶擦出怎樣的火花。
不溫不火的Apple Pay自從Apple Pay從2016年2月18日高調入華以來,幾天內綁卡數量就突破了3000萬,讓不少人驚呼“支付寶危險了”。然后從四年后的今天重新審視Apple Pay,我們曾討論熱火朝天的“改變中國用戶的移動支付方式”并沒有到來。
要解決Apple Pay的水土不服,首先我們要闡明它和支付寶的工作方式。
粗暴來說的話,Apple Pay是銀行卡的“代理”,這也是為什么它入華需要和銀聯合作,刷卡也需要POS機的原因,它就是一張電子卡片。唯一的區別就是在每一筆交易達成時,蘋果要從中抽一筆手續費。但無論如何,如果Apple Pay真的“火”了的話,那么銀聯也會成為贏家。
但支付寶顯然就不是這樣了,它是徹徹底底的第三方服務,無論你在哪里消費,收手續費的都是支付寶而不是銀行。對于銀行而言,這種轉用本行用戶大量資金,卻將銀行一腳踢開的行為是絕對無法接受的。如今,支付寶和微信向銀行卡轉賬收的手續費、轉賬最大限額、以及余額寶的金融限制,都是支付寶和銀行角力的產物。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Apple Pay作為一項涉及到金融安全的境外服務,能在六個月就談妥,八個月就全面鋪開了——蘋果需要加固自己的生態,找銀聯拓寬市場;而銀聯面對支付寶的挑戰,希望找一個以體驗和技術為著稱的公司改良支付系統,試圖從支付寶那里拉回用戶。
這種想法無疑是好的,但問題是:在現實生活中,中國人很少有刷卡來支付小額資金的習慣,Apple Pay在美國之所以發展迅速,是因為美國的用卡量遠高于中國。而中國在支付寶之前,也大多是使用現金結賬。
除此之外,就是雙方的執行力度,支付寶和微信為了推廣自己的“掃碼支付”,上到CBD的繁華商店,下到路邊的小吃攤,都有支付寶和微信的工作人員手把手教你如何支付。二維碼又不會耗費店家的任何資金,相反還能夠獲取支付寶的補貼,自然就樂意推廣。
相比較而言,銀聯的要求就很高了,必須現有POS機,這就代表著店鋪不能是小攤販,得具有一定實力。而Apple Pay又“過于先進”,彼時銀聯正在推行聯網POS和QuickPass,這些也成為了Apple Pay的標配,但你也不能指望小飯館會解決POS問題,因為支持云閃付的POS機是老款的三倍價格。
除此之外,哪怕是有符合云閃付的店家,沒有地推,就連售貨員都不知道如何操作,很多用戶表示,售貨員只認插卡,根本不信任非接觸式支付。
并且,NFC支付是單向的,那就注定了Apple Pay只支持C2B,而微信支付寶都是雙向的,理論上支持C2B、C2C和B2C。大商家可能會因為安全考慮選擇銀行,但是小商戶的支付場景更加多樣化,不小心多刷了錢,那就私下轉賬,這可比NFC申請退回的流程要快捷多了。
而支付寶采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也是在用龐大的用戶數量倒逼高端商家接入。在Apple Pay入華的時候,還有人高聲叫好,譴責支付寶的地推方式是“污染眼睛”。而到了如今,連最頑固的“高端旗艦店”星巴克都接入了支付寶,至于最遲鈍的時裝品牌店,它們都入駐天貓了,線下還會不支持支付寶嗎?
支付寶怎么上線Apple Pay?Apple Pay的開局不利,導致現在小雷用它最多的是用來刷地鐵卡。但Apple Pay從入華到支持刷卡,用了足足兩年,到現在的正式版,還只是支持北京上海兩地的公交卡。所謂的“全國一體公交卡”,在今年才有可能實現。
既然蘋果開局不利,那么找支付寶合作也是無可厚非了,那么在iOS 14上,Apple Pay將怎么和支付寶合作呢?我們剛才說過,Apple Pay本質上是銀行卡的電子版,但是支付寶并不是銀行卡,那樣能否通過NFC進行付款嗎?
讓我們來參考一下其他廠商:安卓錢包的支付寶支付,本質就是做了一個二維碼,通過深度合作和你的賬號綁定。
只要在手機上做出特定操作即可呼出二維碼掃碼,這其實和iPhone的支付寶Widget差不多,只要長按,就可以快速進入支付寶進行掃碼。
而要是在iOS 14中,還是采用這種方式的話,和Widget比起來,系統呼出的二維碼的速度肯定會更快。但這樣的話,蘋果就相當于要重寫Apple Pay的部分功能,NFC自動作廢,而且支付寶也沒有任何理由讓蘋果再多收一份手續費。畢竟綜合考慮,蘋果主動尋求支付寶進行合作的可能性更大。
而除了二維碼之外,支付寶還有兩個手段:一是發行一張虛擬信用卡,二就是采用NFC支付。
關于虛擬信用卡,早在2013年,支付寶便上線了虛擬信用卡業務,這其實就是花唄的前身。但在當時引起了銀行界的劇烈反彈:315晚會上,虛擬信用卡的安全性被猛烈抨擊;而在7月份,央行直接發布緊急通知,暫停支付寶的虛擬信用卡和二維碼業務。在經過緊張的協商之后,互聯網金融才在2015年之后得到了相對合規的發展。雖然這里提到了虛擬信用卡,但本質上,這還是支付寶的一種金融服務,支付寶并沒有發卡權利。
而支付寶采用NFC支付的可能性更大,微信和支付寶早在很久就開通了NFC功能,只不過都是適用于公交卡。但隨著雙方安全技術的不斷演進,從技術上,支付寶完全可以做一張“虛擬卡片”,關聯到用戶的支付寶賬戶內進行直接消費,并且從金融安全的角度,這種“虛擬卡片”并不需要監管部門的層層認證。
Apple Pay能否翻身?今年的Apple Pay,蘋果很明顯在發力:先是推廣了公交卡皮膚活動,又借著公交卡全國一體化的東風開始推進電子卡的進程,這次又“勾搭”上了中國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但回過頭來想,若不是有銀聯撐腰,Apple Pay的可憐份額根本就不會支撐它走到今天。
歸根結底,還是中美國情之間的差異:Apple Pay的整套思路體系是建立在美國發達的實體卡業務之上,而中國在經濟騰飛的二十年內選擇了彎道超車,這套在全世界都通用的支付體系并不適用于中國。
不僅是移動支付,中外的體系不同,就連銀行卡的手續費也體現了兩國的差異:Apple Pay的境外交易每一筆是0.15%的手續費,在中國直接減半。哪怕是急切需要蘋果的銀聯,也曾一度和蘋果關于手續費的問題上僵持不下。最終達成的結果是,Apple Pay入華前兩年不抽取費用,兩年之后收0.07%的手續費。
這樣一來,Apple Card的入華可能性更小,排除金融問題,對于國外用戶而言,低費率(2%)加返利(1%)就是他們選擇Apple Card的理由,但對于銀聯來說,境外2%左右的信用卡費率根本就是搶錢。我國用戶刷信用卡刷卡費率僅為 0.6%,要是再返利的話銀行絕對不能接受。
Apple Pay在境內遇到的所有水土不服,歸根結底就兩個問題:一是中美在支付體系上國情差異巨大,二是自身戰術執行的懶惰,一切都交給“趨勢”來解決,卻不肯派出團隊進行討價還價。Apple Pay近期所做的這一切,只是在為這四年內的懶惰補課而已。
以上就是關于pos機收支付寶手續費,Apple Pay能否翻身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pos機收支付寶手續費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