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機聯盟官網,開啟互聯網新階段

 新聞資訊  |   2023-07-03 13:07  |  投稿人:pos機之家

網上有很多關于pos機聯盟官網,開啟互聯網新階段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pos機聯盟官網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www690a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pos機聯盟官網

pos機聯盟官網

編輯導讀:互聯網從Web1.0到 web3.0,隨著技術進步、信息生產關系的改變而不斷變化。而伴隨著區塊鏈、數字資產(NFT)等行業發展進展,Web3.0也由此受到了廣泛關注。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與你分享。

一、Web3.0:用戶主導的網絡生態

Web3.0是結合了去中心化和代幣(Token)經濟學等概念,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全新的互聯網迭代方向。Web3.0一詞由以太坊(Ethereum)聯合創始人Gavin Wood創造于2014年,而隨著區塊鏈、數字資產(NFT)等行業發展進展,Web3.0也自此受到了廣泛關注。

1. 從 Web1.0到 Web3.0,互聯網經歷了什么?

互聯網的變遷伴隨著技術進步、信息生產關系的改變:Web 1.0 是靜態互聯網,主要的應用是網絡媒體,內容由網站提供,用戶只能被動地瀏覽文本、圖片及視頻內容,無法參與創作中。Web 2.0 是交互式互聯網,也就是我們當前所處的階段,主要的應用是社交網絡、視頻平臺、電商等等,用戶可以在平臺上自主創作上傳內容進行交互。

在 Web1.0 和 Web2.0 時代,用戶的行為是受限的,用戶數據隱私得不到充分的保護,用戶在互聯網中的創作和建設力度是偏弱的。可以說,在web2.0,以互聯網巨頭為核心,形成一個個生態圈,生態內,核心互聯網公司“統治”著生態,壟斷著生態的數據、價值和網絡效應。

隨著時間的推移,核心互聯網公司對盈利的不斷追求開始引起普羅大眾的不滿,其中部分先驅開始追求生產關系重新構建,Web3.0隨之產生,其意在構建一個由用戶主導的、更加平等的網絡生態

Web3.0 世界將充分開放化,用戶在其中的行為將不受生態隔離的限制,用戶可以(基于基礎邏輯)自由暢游在 Web3世界;用戶數據隱私將通過加密算法和分布式存儲等手段得到保護;Web3.0 世界,內容和應用將由用戶創造和主導,充分實現用戶共建、共治(DAO,去中心化治理),同時用戶將分享平臺(協議)的價值。

2. Web3.0生態已具雛形

Web 3.0 技術堆棧主要可分為三層:協議層、應用層以及網絡基礎層。這一切主要是基于區塊鏈構建的(當然協議層也可以有鏈下的輔助部分)。從應用角度看,Web 3.0 則涵蓋 DAO(及工具)、隱私、應用、存儲和數據、游戲、創作者經濟平臺、社交等幾乎覆蓋 Web2.0 的大部分領域。

伴隨著加密貨幣行業的蓬勃發展,近兩年涌現了大量的 Web3.0 應用,當然,這些應用最終也許大部分都是過渡期產品。甚至有些應用在經濟模式、解決用戶痛點方面存在著缺陷,并未體現出比Web2.0 更真實需求。

(Web3.0 生態圖景)

Web3.0生態組成模塊:

用戶身份:用戶使用錢包,掌握多個虛擬化身,參與Web3.0網絡生態的交互。用戶交互: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用戶交互,從而實現價值的創造、分配與流通。用戶組織:用戶形成自治組織,在協作中為Web3.0生態創造各種應用、工具、協議等。底層支撐:區塊鏈從技術層,分布式存儲從數據層,共同為Web3.0提供底層支撐。二、Web3.0標簽:開放、隱私和共建1. 開放:打破生態界限

Web3.0 的開放性體現在:

用戶在某個互聯網應用“領域”中的準入充分自由、門檻低;例如,用戶往往利用一個區塊鏈賬戶地址就可以登錄鏈上的應用,無須注冊許可,操作便利;用戶行為不受第三方主體限制、互聯網應用打破原有的所謂生態內、生態間的界限和隔閡,在復合代碼運行邏輯的原則下,應用之間具有高度的組合性和復合性;最直接的案例就是所謂 DeFi Lego,任何應用都可以對底層基礎協議(如 DEX)做調用或聚合,以及合成資產平臺將現實世界資產映射到鏈上(無交割關系),這等于打破了所謂線上線下和虛擬與現實的界限Web3.0 內部基于不同基礎設施的應用之間可以被“跨鏈”協議解決互聯互通;因此,用戶在 Web3.0 世界多個應用的行為可以生產類似社交關系圖譜,進一步提升數據價值的挖掘潛力。

以游戲舉例:用戶可以不受第三方限制、很方便進入任意一個游戲世界;可以將自身喜歡的角色/形象自由植入到游戲中去,甚至可以使得角色跨平臺/領域行動,而 Web2.0 時代,如王者榮耀這類游戲,你無法決定角色的選擇,更不能將喜歡的孫悟空殺進魔獸世界——這方面的連通平臺并不難,只是因為控制權并不在用戶手中。當然,你也可以交易角色皮膚等裝備(借助 NFT),甚至基于其他 DeFi 協議建立復雜的游戲裝備衍生品市場。

總之,跨應用平臺、跨虛擬與現實地完成 Web3.0 的生存方式。

2. 隱私:數據所有權和價值的轉移

數據隱私已成為全球監管的焦點問題,現行的解決方案一是強化法律保護,讓使用者意識到盜用用戶數據是違法行為;二是引入隱私計算,通過同態加密、多方安全計算、可信執行環境等技術,保證數據在使用過程中是明文不可見的。

在 Web3.0 時代,用戶將傾向于用更徹底的方式保護個人數據隱私,從而引發數據所有權和價值的轉移。隨著應用的去中心化,鏈上數據可查的情況下,用戶行為、產生的數據乃至應用協議亦需得到隱私保護。隱私保護是多方面的,包括基礎區塊鏈平臺隱私保護、存儲數據隱私(分布式存儲)、用戶私鑰管理、匿名協議等多方面

3. DAO:共建、共治和共享價值的網絡世界

用戶在 Web2.0 互聯網應用中的內容創造是多方面受限的(受平臺審核限制、跨平臺限制),在社區治理方面的限制更甚,因此也就限制了用戶在創作者經濟共享方面的價值捕獲。Web3.0 開放性原則將打破這些限制,同時區塊鏈的激勵機制將內容經濟的價值有效地反饋給創作者。

Web3.0生態的建設,諸如應用、工具、協議等,都離不開協作,使用戶有序協作的組織形式就叫做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DAO是去中心化組織的一種組織形式,其對應Web2.0時代的公司,本質是對公司、政府這種組織形式的革新:用戶因共同的目標而組織形成,利用區塊鏈技術和智能合約程序,進行規則的制定和執行,從而實現能保證公平的社區自我治理形式。

三、Web3.0基礎建設:早期階段,未來可期

一個產業繁榮發展,基礎設施是必要條件,就像PC互聯網以Windows系統普及、移動互聯網發展以iPhone等智能終端以及iOS和安卓等操作系統普及為開端一樣,Web3.0發展也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建立和普及。Web3.0包括區塊鏈、DAO、Smart Contract、Token等,雖然目前處于發展早期階段,但作為一套新秩序,框架已然清晰,這將是未來應用生態開始演進的基礎

1. 區塊鏈(Blockchain):Web3.0的底層架構,公鏈蓬勃發展

相比于傳統的網絡,區塊鏈核心特點:去中心化和安全性。

區塊鏈(Chain of Blocks or Blockchain)是由一個個區塊連接在一起組成的鏈條,每一個區塊中保存了一定的信息,并按照各自產生的時間順序連接而成。每一個區塊都包含了前一個區塊的Hash值,從而保證連接的精準性。

整個鏈條被保存在所有節點中,系統中的服務器為整個區塊鏈系統提供存儲空間和算力支持。并且,區塊鏈上的任何一個網絡節點都存儲著一樣的數據,任何一個節點對文件修改(比如交易)都需要半數以上的節點確認同意(consensus),信息一旦發生變動鏈上的其他人都會知道。因此篡改區塊鏈中的信息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理論上節點的數量越多,去中心化程度就越高。

區塊鏈基于密碼學的設計,提供了一種新的社會關系——在一個陌生人社會中,因為人與人的互動是記錄在一個不可篡改的公開賬本中,從而使得陌生人也可以在零信任基礎的條件下展開合作,而不是落入囚徒困境的博弈中。

根據去中心化程度可以分為 3 類鏈,分別是公鏈、聯盟鏈以及私鏈。

公鏈指任何人都有權限讀取、發送且獲得有效確認的共識區塊鏈,因此公鏈通常被認為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其無需注冊、授權便可匿名訪問網絡,具有中立、開放、不可篡改等特點。

最早的公鏈是比特幣(采用POW共識機制),除此以外知名公鏈項目有Ethereum(POW,后續會改為POS)、Binance(POA)、Solana(POS+POH)等,FTX(POS)。公鏈一般會通過項目本身的Token來鼓勵參與者競爭記賬,來確保數據的安全性

公鏈的作用在于為應用提供平臺,降低應用開發門檻

不是所有應用都能夠或者有必要去自己構建一個區塊鏈(要有足夠數量節點才能保證安全性),而公鏈則類似于一種平臺性的產品,支持任何人在平臺中建立和使用通過區塊鏈技術運行的去中心化應用,允許用戶按照自己的意愿創建復雜的操作,為開發去中心化應用提供底層的模板。由于不同公鏈在性能設計、共識機制、營銷策略等方面有差異,不同應用在選擇公鏈落腳時主要考慮交易費率、交易效率(如TPS)、便捷度(如跨鏈協議)、生態成熟度等情況。

知名公鏈情況對比如下:

2. 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基于代碼的執行環節

當一幫互相不認識的人在一起時候,如何達成一致?傳統模式通過中介平臺撮合和擔保達成一致。而Web3.0時代則可以通過基于算法的智能合約,即Smart Contract。

Smart Contract是滿足特定條件下在區塊鏈上執行代碼的程序。其本質是一系列代碼的合集(具有自動化、不逆轉性、代碼公開透明性等特點),各方以數字簽署合同的方式準許并維護其運行,用于自動完成某些特定的功能(如匯款、買賣虛擬NFT商品等)。智能合約潛在形象比喻可以是一臺自動售貨機,它更像一個執行某種功能的“程序黑盒”,用戶掃碼付錢,選擇商品,然后拿走商品,完成購買。

優點:相比傳統中介平臺,Smart Contract可顯著降低達成一致意見和操作的成本,允許區塊鏈在沒有中介的情況下進行可信交易,某種程度上具備替代律師、Broker中介等職業的可能性。缺點安全性仍要持續加強,其功能局限于代碼(代碼本身有可能存在錯誤,導致被黑客攻擊),也就是寫代碼的人,典型例子為The DAO被攻擊事件——黑客發現了以太坊智能合約中代碼的漏洞,盜取大量ETH,最終以太坊只能采用硬分叉來盡力保護用戶資產。

3. 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去中心化組織形式

DAO是去中心化組織的一種組織形式,其對應Web2.0時代的公司,本質是對公司、政府這種組織形式的革新:用戶因共同的目標而組織形成,利用區塊鏈技術和智能合約程序,進行規則的制定和執行,從而實現能保證公平的社區自我治理形式。

在DAO社區中決策機制通常分為鏈上和鏈下。Smart Contract只能執行現有代碼,而DAO需要持續更新,這背后就需要一套決策機制,持續更新DAO的運行規則。

鏈上決策就是指由成員提出議案,社區進行投票表決。按照區塊鏈的性質,理論上鏈上決策才是唯一的路徑,然而弱點是效率太低(需要經過區塊鏈大部分節點同意),同時因為投票權掌握在Token更多的成員手中,容易引發中心化問題(事情本身是去中心化的,但是Token持有的份額導致了中心化)。針對鏈上效率低的問題,有時成員會進行鏈下決策——在其他社交平臺充分討論議案后進行決策,但缺點是討論本身也可以被利益左右的人引導。作為一種完整的組織形式,DAO內部存在相對應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通常與代幣的總供給相關,而貨幣政策通常與交易成本掛鉤,而交易成本通常由主鏈TPS決定。4. 代幣(Token):Web3.0的“原子”基礎單位

Token是區塊鏈權益載體的基礎單位。區塊鏈的機制是把人與人的互動記錄在一個不可篡改的公開賬本中,但記賬是要花成本的,為了激勵,記賬的人可以獲得Token作為獎勵,Token是區塊鏈的基本組成單位。

Token是一種所有權的象征,而這種象征可以代表資產、權力等。即使是在區塊鏈上,也只有通證可以被確權和管理,一般的數據仍然無法享受到同等的待遇。用戶如果想讓自己的數字權益得到確認和保護,必須將其通證化,除此別無他法。

資產型Token可分為證券型Token、集體所有權Token和代表藝術收藏品的Token(如NFT)。

四、總結: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目前web3.0各方面都處于起步階段,很多東西都不成熟,確實也存在各種問題缺陷。同時由于大量投機者進入炒幣,使得大眾對其產生固有偏見。但我仍相信web3.0會有真正普及的一天,終究會有由用戶主導的網絡生態產生,打破平臺壟斷,過程可能會很曲折漫長,但終將到來。

個人學習記錄,歡迎大佬交流,更多信息推薦閱讀以下報告:

國盛證券《Web3.0時代:開放、隱私、共建》東吳證券《Web3.0初探:一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用戶主導、去中心化的網絡生態》中金 《元宇宙系列之Web3.0:新范式開啟互聯網新階段》

本文由@38度產品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以上就是關于pos機聯盟官網,開啟互聯網新階段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pos機聯盟官網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轉發請帶上網址:http://www.www690aa.com/news/78674.html

你可能會喜歡: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babsan@163.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