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閔行pos機申請費用,未有效跟蹤消費貸用途 多家銀行吃罰單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閔行pos機申請費用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www690a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閔行pos機申請費用
視覺中國
消費貸用于非消費領域是禁止性行為,但現行法律條款很少有針對消費者個人貸款失信、違約的懲處。消費貸被違規挪用、資金流向非消費領域,主要原因是銀行貸前審核把關不嚴,貸后資金流向監管較松
法治周末記者 郝若希
“LV女士單肩包16250元,香奈兒手提包30350元”看著手中一張張帶有標簽的奢侈品包的照片,已經向郵政儲蓄銀行申請了50萬元消費貸的李菲(化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讓她意想不到的是,申請貸款還需要向業務員提供這些照片或其他消費小票,以證明貸款是要用于消費。
李菲口中的“消費貸”是金融機構對消費者個人發放的,用于購置耐用消費品或支付其他費用的貸款,在生活中廣泛使用的信用卡、螞蟻花唄等也屬于消費貸的范疇。不過,如果消費貸被用于投資、購房等非消費用途,銀行則要挨罰。
10月19日,上海銀監局一天內連開15張罰單,農業銀行、渣打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等13家金融機構的分支行或信用卡中心,均因涉嫌個人消費貸款違規發放和挪用被責令整改,并處以合計1040萬元的罰款,另有兩名涉事從業人員受到警告處罰。
監管層嚴打違規消費貸
從上海銀監局公布的罰單來看,浦發銀行收到3張罰單,其3家分支行共被罰款250萬元,在罰單數量和罰款金額上均是最多的。
具體來看,浦發銀行閔行支行未能通過有效措施及時發現并糾正某員工2017年參與民間借貸活動,員工行為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浦發銀行南匯支行對其辦理的部分個人消費貸款,未采取有效手段跟蹤檢查貸款用途。
浦發銀行上海分行的違規問題較多,2016年至2017年,該分行對部分信用卡專項分期資金用途核查未執行標準統一的業務流程;部分信用卡現金分期資金用于非消費領域;2016年,該分行對部分信用卡現金分期申請人收入核定不盡職。
對此,某商業銀行信貸部工作人員韋林(化名)指出,對借款人貸前調查與資金用途核查是銀行辦理消費貸業務必經的流程,貸前檢查的重點是借款人的還款能力、信用狀況等資質,如果借款人未滿足相關條件,銀行未盡職審查而發放消費貸,可能會帶來潛在的壞賬風險。
未盡職調查借款人收入情況而被罰的還有平安銀行上海分行和中銀消費金融。另外,上海銀行信用卡中心和農業銀行上海曲陽支行對信用卡專項分期業務資金用途核查未執行標準統一的業務流程,也被責令整改。
法治周末記者對這些罰單進行梳理發現,從處罰事由來看,信用卡現金分期違規和POS機違規套現也是監管重點之一,上海銀行市北分行和上海銀行信用卡中心的違規事實里都涉及了“未對某涉嫌套現的特約商戶停止服務”,兩家機構分別被罰100萬元。
消費貸發放后未跟蹤檢查是各家金融機構的“通病”。寧波銀行上海浦東支行、浙江泰隆商業銀行上海分行等7家銀行因“發放個人消費貸款后,未對部分貸款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和監控分析”,或因“為采取有效手段跟蹤檢查貸款用途”被罰,處罰時段主要在2017年及以前。
法治周末記者注意到,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已經有多家金融機構因消費貸違規被處罰。今年監管也未放松,上半年,中國農業銀行義烏分行、浙江磐安農村商業銀行因信貸資金用于支付購房首付款被罰;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杭州市分行由于個人消費貸款資金被挪用于購房以及個人消費貸款資金違規流入股市被罰。
消費貸流向非消費領域
近年來,傳統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金融平臺紛紛加入消費貸陣營。
央行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9月末,居民短期消費貸規模已超過8.24萬億元。這一數據在2012年年末僅有1.94萬億元,在2014年是2.66萬億元,從2015開始呈現爆發式增長,從2014年至今年9月末翻了3倍。
按照央行統計口徑,居民短期消費貸款是居民消費貸款剔除中長期車貸房貸后的部分,長期貸款以房貸為主。根據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的測算,新增異常消費貸款大額流入樓市。由于去年下半年按揭貸款受到額度限制,部分居民或通過消費貸支付首付,導致居民短期消費貸的高速增長。
審計署6月20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2017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稱,審計發現,9家大型國有銀行違規向房地產行業提供融資360.87億元,抽查的個人消費貸款中也有部分實際流入樓市股市。
經濟學者宋清輝表示,個人消費貸違規流向股市、樓市,很容易導致監管統計信息失效,貸款市場不合理膨脹,干擾了正常的房地產市場發展秩序,給銀行、經濟帶來不良影響,同時擾亂金融秩序、影響金融安全。
針對消費貸違規流向非消費領域,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北京、廣州、深圳等地監管部門紛紛出手,嚴查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資金流向,各家銀行也已經加大力度進行消費貸合規自查。
據媒體報道,目前,多家銀行要求近期辦理過消費貸的部分客戶補交消費用途證明材料,以進行再核查。對于金額較大的消費貸款,銀行還可能會約見或走訪借款人、收集相應的資金使用憑證,對貸款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抽查,如發現消費貸款資金不符合要求,被違規挪用,進入股市、樓市等情況,銀行將立即聯系借款人告知其存在違約行為,并要求提前收回。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消費貸流向樓市的監管明顯加強,今年以來,消費貸增速放緩。各大銀行發布的中期財報顯示,上半年,銀行渠道的消費貸凈增量僅為1萬億元,同比減少2000億元。其中,截至6月末,建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余額1946.7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0.26億元,增幅1%;工商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余額為2263.24億元,比年初下降294.59億元;其他銀行消費貸款規模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緊。
增加借款人違規成本
從前述罰單可以看出,個人消費貸資金用途是監管部門嚴查重點。亂象之下,監管層下發各類金融風險提示或消費貸整改通知,也向違規放貸銀行開出罰單。盡管監管重拳出擊,個人消費貸違規流入樓市、股市卻屢禁不止。
“消費貸被違規挪用、資金流向非消費領域,主要原因是銀行貸前審核把關不嚴,貸后資金流向監管較松。”中國政法大學財稅金融法研究所所長劉少軍認為,大部分銀行按照監管層要求嚴格執行制度,但不排除一些銀行明知借款人會將消費貸用于其他非消費領域,也會放松審查發放貸款。作為盈利機構,考慮到自身經營目標,有些銀行的高管可能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韋林向法治周末記者透露,對銀行來講,全面跟蹤檢查每一筆資金的流向是存在很大難度的,大多情況只能采用抽查的方式,這讓借款人有機可乘,通過套現等手段規避監管,而未被抽查到的借款人容易抱有僥幸心理。
李菲在辦理消費貸時,業務員強調不能將消費貸用于購房和投資,但她認為,消費貸“變身”購房貸款其實是可以實現的,只要不是向房地產公司直接轉賬,銀行就無法查到購房記錄。
“如果購房首付還差30萬元,可以向銀行申請30萬元的消費貸。貸款審批通過后,為了規避消費貸不能用于購房的規定,可以通過第三方商戶POS機刷卡取現,只需付給商戶一定的刷卡費和手續費。”李菲舉例說。
對此,韋林表示,一些中介公司幫忙提供虛假的貸款用途材料,消費貸挪作他用很難被銀行發現。不過,一旦發現消費貸資金被違規挪用進入股市、樓市,銀行將立即聯系借款人告知其存在違約行為,并要求提前收回,會給借款人造成巨大的負債壓力。使用這種方法即使可以逃避監管一時,但隨著監管深入,借款人的違規成本將會增加。
“消費貸用于非消費領域是禁止性行為,但現行法律條款很少有針對消費者個人貸款失信、違約的懲處,銀行風險控制難以落實。目前,銀行需要對借款人進行一定的風險提示,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去限制消費貸流向非消費領域。”劉少軍指出。
責任編輯:高恒濤
以上就是關于閔行pos機申請費用,未有效跟蹤消費貸用途 多家銀行吃罰單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閔行pos機申請費用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