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如何辦理安全的pos機,建設全省最安全穩定的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如何辦理安全的pos機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www690a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如何辦理安全的pos機
夜查交通違法。
交警成“焦”警,與考生同“烤”。
守護。
學生們有序通過特別通道,刷臉進出校園。
開欄語
梅州市委七屆六次全會提出,要努力把梅州建設成全省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打造名副其實的“平安之鄉”。
今年以來,梅州公安以“對標一流、趕超先進”為目標,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持續鞏固社會治理成效,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人民警察為人民”的服務宗旨,筑起了安全感滿滿的“銅墻鐵壁”,聚力打造“平安之鄉”。
為給梅州建設“平安之鄉”營造良好氛圍,即日起,《南方日報·梅州觀察》開始推出聚力建設“平安之鄉”系列報道,挖掘創新做法,分析先進樣本,講述奉獻故事。敬請垂注。
破案數在連續三年上升的基礎上再同比上升1.3%;現發命案12宗全破,同時偵破15年、24年命案積案各1宗;重點打造58項創新亮點項目,推出30項護航高考措施;開展“史上最嚴”交通秩序整治行動,交通事故次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均同比下降10%以上,城區摩托車頭盔佩戴率從不足40%提升到90%以上……
今年上半年,梅州公安向人民群眾交出了這樣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山區的梅州,是廣東省最安全穩定的地區之一,多年來群眾安全感和對公安工作滿意度保持全省前列。這背后,是梅州公安打造“平安之鄉”,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決心和信心。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使命要有新作為。眼下,梅州公安正以“對標一流、趕超先進”為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創新,全力提升公安工作整體效能和核心戰斗力。一個安全形勢更穩固、人民群眾更滿意、治理體系更科學的“平安之鄉”正大踏步走來。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黃韜煒 通訊員 梅公宣
攝影:何志林
聚焦主責主業
嚴打突出違法犯罪筑牢“平安之鄉”基石
平安,民生所盼、發展之基。
近年來,梅州公安多措并舉,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成績來之不易,但挑戰依然不少:
橫行鄉里、欺行霸市、聚眾滋事……黑惡勢力是社會的毒瘤,嚴重危害群眾的安全感,啃噬群眾的獲得感,更侵蝕著黨的執政根基,為群眾所深惡痛絕。為此,梅州公安緊扣攻堅之年“深挖根治”目標,堅持把查處大案要案作為主攻方向,重拳打擊通過“洗白”身份、偽裝隱藏、轉移財產的“高級黑”。
今年上半年,梅州共打掉惡勢力犯罪集團8個,位列全省第6名;立九類涉惡案件211宗、破案196起,刑拘578人、逮捕338人、投案自首人員58人,查處涉案國家公職人員9名、村干部1名,查封、凍結、扣押涉案資產1915.11萬。
盜竊、搶奪、詐騙、槍爆,這些侵財犯罪直接威脅群眾安全。今年4月,按照省公安廳統一部署,結合前期縝密偵查,梅州市公安機關開展“颶風18號”打擊電信詐騙集群戰役收網行動,出動警力282人、車輛53輛,同時在廣州、深圳、惠州、中山、潮州、梅州和江蘇宿遷等地展開收網,成功搗毀窩點28個,抓獲犯罪嫌疑人51名,扣押涉案銀行卡146張、涉案手機101部、POSS機2部、電腦36臺等物品一批。
這是梅州公安連刮“颶風”,開展專項打擊的又一戰果。上半年以來,梅州公安深入推進“颶風2019”“梅安2019”等專項行動,立刑事案件3464宗、破案2447宗,刑拘1710人、逮捕1068人。此外,梅州主動發起全省“颶風號”3個;12宗現發命案全破,還偵破了24年前、15年前命案積案各1宗;專門組織以追逃為重點的大數據會戰,抓獲逃犯461人,其中抓獲3年以上目標逃犯28名。
毒品,是人類社會的公害,是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問題,不僅嚴重侵害人的身體健康、銷蝕人的意志、破壞家庭幸福,而且嚴重消耗社會財富、毒化社會風氣、污染社會環境,同時極易誘發一系列犯罪活動。
圍繞創建“全省毒害最少城市”目標,梅州高規格部署全民禁毒工作,深入開展“兩打兩控”“粵劍掃毒”等專項行動。2019年上半年,共破毒品刑事案件42宗,繳獲各類毒品2.04公斤,刑拘57人、逮捕33人,查處吸毒人員297人(次)、強戒125人。
6月16日凌晨,梅州市公安機關組織市局相關警種及梅江、興寧、五華等縣(市、區)近300名警力,對經營3個多月的代號“2019—160”省毒品目標案件進行統一收網行動。行動共抓獲涉案吸、販毒人員75名,繳獲各類毒品230克。
在高頻次、高密度的打擊下,梅州刑事破案數在連續三年上升的基礎上再同比上升1.3%。多年來,在“雙滿意度”第三方調查中,梅州始終保持全省前列,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高。
合力治安防控
構建“四警聯勤,一呼百應”動態巡邏查緝機制
7月10日19時40分,梅州市公安局巡警駐勤大隊便衣中隊民警趙敏帶領陳曉亮、林國鋒和梁敏立三名輔警在梅江區客都匯附近街面巡邏,忽然發現有兩人正在客都匯停車場偷盜摩托車,仔細一看,這兩人竟是梅江分局查探了半年之久的摩托車盜竊案件犯罪嫌疑人。
隨后,趙敏等人分成兩組,對兩名犯罪嫌疑人進行夾擊,成功將兩名犯罪嫌疑人控制并移交分局刑警大隊,破獲了梅江、梅縣區系列盜竊案件60多宗,共計100多輛摩托車,涉案金額約20多萬元。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則無患也。
為了推動社會治安防控的關口和重心不斷前移,下好“先手棋”,梅州公安堅持向改革要警力,創新建立“四警聯勤,一呼百應”動態巡邏查緝工作機制。
“以往巡警、特警、移動警務車以及省際治安檢查站等都是固定駐點執勤巡邏,不法分子有時候會鉆空子繞行逃避打擊。”梅州市公安局巡警支隊支隊長李錚介紹,該機制優化整合了巡警、特警、移動警務車和省際治安檢查站等警力資源,通過“以點牽線帶面圍圈”的網格化布局,打造“重點守、線上巡、面上控、圈層堵”互補閉環的立體化巡邏防控體系。同時,采取定點執勤與機動巡邏、顯性用警與動中備勤、固定設卡與打擊整治相結合,提升全市公安機關路面管控、圍追堵截和打擊震懾等方面的整體實力和作戰能力。
“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110。”對于廣大人民群眾來說,遇到危險時最為耳熟能詳的電話號碼就是110。今年5月,梅州公安機關全面啟動了全市110統一接處警工作,梅州范圍內撥打的110報警電話由原來各縣(市、區)公安指揮中心接聽,改為梅州市公安局指揮中心統一接聽、統一調度。
“啟動全市110統一接處警有利于減少接處警層級,既提高了公安機關快速反應能力和服務質量,又節約了警力資源,提升了工作效率。”梅州市公安局指揮中心指揮科科長黃偉強表示,工作的全面啟動也加強了市公安局對縣級公安機關接處警工作的指導和監督。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梅州共接報各類警情155347起,受理群眾求助咨詢35007起,第一季度110接處警工作群眾滿意度位列全省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梅州公安還啟動了為期一整年的“史上最嚴”道路交通整治行動。“每天都設立執勤點,每周至少開展一次統一行動,這種密度是前所未有的。”梅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副支隊長肖林深表示,梅州警方將以最堅定的決心、最強硬的態度、最鐵腕的整治,持續開展聲勢浩大的整治行動。
在重拳打擊各類交通違法的基礎上,梅州警方還全面啟動高清“電子警察”,并在城區增設交通監控設備,通過“電子警察抓拍+人臉比對”模式,鎖定交通違法人員信息,對其進行約談、法律法規學習教育、簽訂承諾書及處罰,并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報紙、電視、廣播等媒介平臺,曝光了各類交通違法行為11批次400余起,提升交通參與者的安全意識。
“經常在朋友圈看到交通違法曝光的新聞,我覺得對市民有很大的震懾和教育作用。我也會提醒家人要遵守交通法規,別一不小心成了‘網紅’。”華城職業技術學校教師陳女士說。
強硬態度、鐵腕整治,效果立竿見影:今年上半年,梅州警方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171868起,同比上升19.15%,推動事故次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0.59%、13.59%、21.45%,城區摩托車頭盔佩戴率從不足40%提升到90%以上。
銳意改革創新
向改革要動力向科技要警力
在前不久的高考護航任務中,梅州公安自主研發并獲得全國公安基層技術革新獎一等獎的“便攜式綜合辦證終端”和全國首創的移動式“一窗通辦”在考點“大顯身手”。高考期間,共為67名考生出具了臨時身份證明,使考生能夠安心準時赴考。
打造“平安之鄉”,離不開科技支撐。堅持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向科技要警力、要戰斗力,是梅州公安發展的核心思路。在廣東公安“智慧新警務”建設背景下,梅州積極爭取成為了全省13個經濟欠發達地市應用試點之一,建設“全息感知網”服務實戰。
梅州市公安局網警支隊支隊長賴寬介紹,“全息感知網”是指通過統籌布建大量的新一代前端智能采集設施,對相關信息進行非接觸式、多維感知,整合獲取各類社會數據資源的立體智能感知采集網絡。
梅州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寧惠軍將之比喻為梅州公安的“智慧大腦”“智慧中樞”“智慧細胞”和“智慧拳頭”。通過這張“高大上”的全息感知網,可以融合互聯網、公安網以及警種業務專網,根據業務需求,通過邊界接入、平臺跨網接入等方式,打造“四中心+N”一體化實戰云平臺,實現指揮中心等以及相關業務警種、部門的協同作戰,強化各類線索信息等的高效流轉和實時共享,滿足跨警種、跨部門的聯合作戰任務需求。
目前,梅州全息感知網建設已現初步成效。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建成7840路,治安卡口150個394車道,整合布建有關設備1.3萬套,重點公共區域視頻監控覆蓋率、聯網率均達到100%。
除了服務打擊工作需要,智慧警務正應用于更多的防控服務領域。在梅州市五華縣高級中學,筆者看到,師生們正在快速有序通過特別通道,刷臉進入校園。
“這種方式,不僅便捷快速,而且精準安全,極大地提升了校園安全防范水平,使校園發生外來人員暴力案事件的幾率大幅降低。”梅州五華縣公安局指揮中心指揮長張炳忠告訴筆者,眼前這套智能化安防系統,便是梅州公安今年準備在梅州全市中小學推廣的“平安智慧校園”工程。
以五華試點為例,“平安智慧校園”工程可實現白名單人員(學校師生)通過人臉識別后可無障礙通行,而黑名單人員則由五華縣公安局、派出所和校園保衛三級預警。當發現黑名單人員時,首先由校園安保人員進行預警和初期控制,五華縣公安局指令轄區派出所到場處置確認,并上報指揮中心,其他人員則由校園保衛確認登記后方可進入校園,有效提升了出入人員的管控率、識別率和阻攔率,大大降低了公安機關辨別違法犯罪人員的時間和人力成本。
數據顯示,五華試點的4所學校共攔截白名單外人員163人(次),發現可疑重點人13人(次),呵護祖國花朵的校園“智慧之眼”作用愈加明顯。
這些只是梅州公安58項創新亮點項目之一。今年以來,梅州市公安局以“對標一流,趕超先進”為目標,組織全市公安機關掀起“頭腦風暴”大膽創新。經過深入調研和反復認證,最終形成了一批創新亮點項目,內容涵蓋打擊校園套路貸、精準查緝超限超載車輛、網格化全覆蓋安全防范宣傳等公安工作的各方面。
突出黨建隊建
激發警隊活力筑牢忠誠警魂
“傳承紅色基因,永葆忠誠本色”,走進梅州市大埔縣公安局三河派出所,十二個大字映入眼簾,格外引人注目。
三河壩是梅州市大埔縣西部小鎮,1927年,朱德率領八一南昌起義部隊3000余人與2萬多名敵軍在這里展開三河壩戰役,阻擊了敵人,掩護了主力軍在潮汕作戰,保存了起義軍的有生力量,歷史上被評價為“沒有三河壩戰役,就沒有井岡山會師”。此外,梅州公安還通過考證,挖掘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縣級公安機關在三河壩戰役期間就設立在大埔。
如今,三河派出所把繼承和發揚三河壩戰役精神作為黨建之源、立警之本,成為梅州公安“紅色+”黨建的一張靚麗名片。
“梅州作為全省唯一全域納入原中央蘇區范圍的地級市,保留諸多珍貴紅色資源和優良革命傳統。”寧惠軍介紹,梅州公安通過活化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教育基地,提升公安隊伍革命性,筑牢紅色警魂。
“每年新警入警時,大埔縣公安局都會組織在三河派出所門口舉辦宣誓儀式,重溫那段崢嶸歲月,激勵傳承革命精神。”三河派出所所長張健新告訴記者,在三河派出所,每一位民警都對三河壩戰役了然于心。
在三河壩精神的引領下,三河派出所積極打造“社會和平、警民和諧、百姓和睦”的“三和”紅色警務,為山鄉百姓平安護航。
派出所一樓的辦證服務廳,讓群眾不出鄉鎮就能一窗辦理29項業務;微信“三級聯防群”,可以第一時間將防詐信息精準推送至村民;遇到糾紛類警情,民警會主動同村民自治組織進行源頭化解……數據顯示,去年該所轄內發生刑事案件僅9起,這也是近年來該所首次將刑事案件數降到個位數。
當前,梅州公安機關正立足紅色資源,把黨建工作室納入基層所隊提檔升級建設的標配項目,由基層派出所按照“一所一特色”的思路,創新基層紅色黨建。
建設黨史室、入黨宣誓場地,打造紅色文化長廊、“紅色書屋”……如今,大埔縣茶陽派出所、梅縣區雁洋派出所等一批紅色派出所已成為紅色警隊教育的示范點,紅色文化在基層公安機關落地生根。
在“紅色+”黨建的引領下,梅州警隊正煥發出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先后涌現出一批先進典型民警:鞏義向獲評“新時代南粵民警之星”,成為全省20名獲此殊榮的民警之一,張學理等16名民警獲評“新時代客都民警之星”。2019年上半年,梅州公安共記集體三等功42個、集體嘉獎61個、個人三等功141人、個人嘉獎248人。
眼下,一支有鐵一般的理想信念、鐵一般的責任擔當、鐵一般的過硬本領、鐵一般的紀律作風的公安鐵軍正大步走來,凝聚起了建設平安之鄉的強大合力。
以上就是關于如何辦理安全的pos機,建設全省最安全穩定的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如何辦理安全的pos機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