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臥式以太網pos機,以太坊合并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臥式以太網pos機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www690a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臥式以太網pos機
曾經挖礦的主力工具顯卡,如今大批閑置在角落。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陳耕霖
編輯|姚赟
頭圖來源|視覺中國
顯卡價格一路下跌,“等等黨”們決定,還是繼續再等等。
北京時間9月15日14:44,以太坊The Merge正式被激活,幾分鐘后,第一個epoch(用于定義區塊鏈上特定事件發生的時間紀元)完成,標志著以太坊區塊鏈完成了由工作量證明(PoW)向權益證明(PoS)的過渡,PoS新時代正式開啟。這場合并在YouTube上直播,超過4萬加密人在線見證了這一歷史。
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italik Buterin發推特慶賀:“這是以太坊生態系統的重要時刻,每個幫助合并的人都應該感到非常自豪!”
而顯卡便是這個“生態系統”受影響最劇烈的一環。
本次合并前,以太坊“礦工”們通過顯卡礦機挖礦獲得收益,而如今通過質押以太幣,便可以用驗證節點的形式來獲得收益。據了解,不同的虛擬幣系統,對于礦機有不同的要求,如以太坊的礦機,以顯卡為核心——曾經挖礦的主力工具,現在只能被閑置在角落了。
從需求端來看,本次升級,“理財產品”顯卡回歸到了常態,一切塵埃落定,整整兩年的顯卡挖礦時代已經結束。
3月以來,2022年便會合并的消息已經傳出,顯卡市場一副山雨欲來的態勢。而顯卡價格也同時一路下跌,到9月20日,顯卡價格已經開始和首發價基本持平,甚至跌破首發價。以礦潮期間“一卡難求”的3070為例,價格已經從2月28日的6299元降至3899元。
《中國企業家》在二手平臺搜索發現,與顯卡相關的轉賣信息中,多會出現“礦難”“鍛煉”等詞,不少二手轉賣的內容中還會特意標注“不是礦卡”或者“沒有鍛煉”等信息——這里的“鍛煉”指的是參與過挖礦,“礦卡”就是曾用來挖過礦的顯卡。
挖礦是一個007的工種,需要礦機7×24小時連續滿負載運行,如果長期處于散熱不好、潮濕等環境下,顯卡的壽命難以保障。
華碩的技術工程師告訴《中國企業家》:“礦卡能夠正常使用,但是壽命不長。長時間、高負載運行所產生的高溫會對芯片產生損傷。不同礦卡運行的時間狀態不同,使用壽命也會參差不齊。”
流入二手市場的礦卡,很難讓普通消費者買單。
來源:視覺中國
用“外掛”也搶不到顯卡Dwhite曾經拜托朋友用搶購軟件。一開始,這對搶購經驗豐富的他來說,原本不覺得是一件難事:“球鞋、茅臺、紀念品這些我都搶過。”
搶購軟件是Dwhite的朋友自己寫的程序,算不上穩定,時而有用,時而不靈,但這一年多搶了十多回顯卡,一次都沒成功過。
Dwhite和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得出的結論有兩個:一是商家設置了較高的防護,二是內部處理了,不可能搶到。
95后的Dwhite,先前在一家4A廣告公司工作,后辭職準備出國讀研,恰逢疫情暴發計劃推遲。等待的期間,游戲成了消遣的方式之一,于是就萌生了給電腦更換顯卡和電源的想法。用搶購軟件這一“外掛”嘗試多次后,依舊無法搶到原價的顯卡,等和觀望成了Dwhite唯一能做的。
相比Dwhite,一次就搶到原價顯卡的畢軍顯得幸運多了。
85后的畢軍已經成家立業,從小就喜歡自己組裝電腦,喜歡研究電腦配件,成年后曾在電腦維修店當過一段時間學徒。有孩子的他,基本沒有什么時間打游戲,比起玩游戲,他更享受購買、更換電腦硬件的樂趣。
過去的工作經歷和從小的愛好,讓畢軍更了解其他的搶購渠道。2021年2月,他在羅永浩直播間搶到了1張原價3899元的3070顯卡,“那時候3070的價格已經漲到了六七千元了,就在倒計時結束的一瞬間,我立馬點小黃車付了款,也不知道為什么就搶到了”。
搶到原價的顯卡后,畢軍將這一成果發到貼吧里,但面對這種小概率事件,網友反而不信他,“別人都說我是托。”
畢軍還告訴《中國企業家》,這塊原價搶到的3070體驗了4個月,轉手一賣賺了6000元,“2021年5月,3070在二手市場就漲到了1萬元左右,我實在是受不了這誘惑。”
當時他向買家提出了一個“過份”的條件,“收到貨后,不管這塊卡是好是壞,都得付錢,不能退貨,但這樣都搶著要。”這樣瘋狂的行情,是畢軍沒有預料到的。
持續走高的顯卡價格,曾一度讓不少觀望了一年多的游戲玩家徹底“死心了”。據3DCenter報告顯示,在2021年12月時,英偉達與AMD顯卡溢價,一度超過首發建議零售價80%。一款首發價8999元的RTX 3080Ti,市場價一度被炒到2萬元以上。
來源:視覺中國
數字貨幣大漲期間,顯卡被“礦老板”批量掃貨,從而導致普通玩家“一卡難求”。有媒體報道:“現貨剛到地區總代甚至全國總代手上就會被大礦主打包買走”,這使得玩家們只能高價購買或搶購極少的顯卡。
游戲愛好者Ray發帖表示:“2021年618配的電腦,其他零件都裝好了,就差一張顯卡。天天刷新聞,等降價,心力交瘁。有時候控制不住想加錢下山,天天看真的是累。然而再一想,也許自己一個月啥也不干,就能省三千,還是繼續這么天天看吧……”
英偉達CEO黃仁勛在2020年10月回應全球缺貨潮時稱,缺貨的主要問題不在于供應,而是需求遠超預期,造成了目前的缺貨情況,“我們預期的量本來就已經很多了”。并表示他們已經在努力提高產能,目前的成品率和運輸都進行得非常出色,只是在上架后立即被搶購一空。
如果想購買顯卡只能通過搶卡或其他渠道高價購入。并且因為顯卡價格大漲,二手平臺上還曾出現顯卡冷靜期的提醒。閑魚指數顯示,在10~12月顯卡平均成交價格上漲大約1060元,是上年同期的兩倍。而且最近5個月以來,顯卡交易數量持續飆升。
30系列:曾經搶不到,現在愛答不理英偉達首席財務官Colette Kress在某次高盛技術會議上向玩家喊話:要讓玩家明白,顯卡價格已經降到幾乎正常水平。
礦難看起來能讓顯卡回歸到正常狀態,但這對玩家來說,只是影響了下一代系列新品。
王逸是一名設計師,業余愛好就是打游戲。原本的舊電腦只能支持玩一些網游,對性能要求不高,而3A游戲大作是他一直想要體驗的。
“3070性能大于2080ti,4000塊!”看到新品發布后,王逸立刻給好友發消息表達了他的震驚。2020年9月,英偉達30系顯卡新品公布,王逸發現30系顯卡發布的消息刷爆了各個平臺——這個系列的顯卡,性能翻倍、價格折半。
全球最大的游戲平臺steam顯示,平臺內游戲玩家們使用最多的是1060顯卡,而這張顯卡發布于2016年。前幾代有限的性能提升以及不斷上漲的價格,使游戲玩家更換電腦硬件的欲望并沒有那么強烈。但30系顯卡相較于上一代20系,性能翻倍的同時,價格也折半了,非常直接地刺激到了眾多游戲玩家的神經。
“雖然我一年前才剛買了一臺電腦,平時玩的也不多,但是看到這個性價比真的心動了。”王逸告訴《中國企業家》,當時2080ti在京東的售價接近9000元,而性能更好的3070才4000元,“之前從來不敢想。”
王逸立刻行動起來,迅速在電商平臺上把主板、CPU、內存、電源等配件都選購完畢,“價格我都算好了,當時就等著買新顯卡了”。從那開始,王逸一邊看攢機教學視頻,一邊關注顯卡價格。
然而,這個下手的時機,遲遲沒有等到。
供應端方面,30系新顯卡上架后產能不足;需求端方面,挖礦潮快速井噴。于是,幾十萬人搶顯卡的奇觀,出現了。王逸告訴我們,在京東上架的幾款原價顯卡均需要搶購才能買到,預約人數多時超過50萬,搶購數額卻只有一張。
來源:購物平臺截圖
當年,30系是礦卡的香餑餑,而如今卻成為被嫌棄的對象。
今年3月合并消息傳出后,除了顯卡價格逐漸回歸官方售價外,大量價格大幅低于原價的礦卡開始流入市場。
賣卡商礦龍飛在視頻中表示,“這幾天找我賣礦卡的礦老板明顯多了,但是大多數也是咨詢。有的在想辦法挖其他幣,但是我估計也挖不了幾天。有的說先關機看看情況,有的準備賣卡了。當礦老板換了各種幣,發現收益和電費持平的時候,他們才會低價拋售。”
“礦難無情人有情,可以討價還價顯卡滯銷,救救我們!”
“大量出,大量出,只要價格合適都可以的。”
“礦難了,入手了一張鍛煉卡,這張閑置卡……”
《中國企業家》搜索發現,這類礦卡已經流入二手市場,標價3080為1999元;3090為2599元;3070為1599元;3060為1099元。還有不少收此類礦難卡的則按照200~500元的標準收購中。
來源:二手平臺截圖
在閑魚等二手平臺上,目前的顯卡價格已經不足1/5。截止到9月23日3070的礦卡售賣價僅為1400元。資深玩家高波對《中國企業家》表示:“價格還會降低,可能會突破1000元。”而這款顯卡原價3899元,在去年4月價格最高時一度售價超萬元。
礦卡沖擊流入市場,整個生態都受到了影響。
中關村某顯卡商告訴《中國企業家》:“周圍不少經銷商都在賣礦卡,但是現在新的顯卡也并不是賣不出去。礦卡的質量難以保障,有可能很快就壞,這個全看個人運氣。不過現在的顯卡價格的確是降到谷底了。”
而玩家們也對礦卡持懷疑態度。
畢軍表示他曾看到玩家發帖:“在閑魚5900元購買的3090顯卡沒有通過TimeSpy壓力測試。”據了解,TimeSpy是一款顯卡測量軟件,主要用于測量顯卡在長時間運行的穩定性。沒有通過測試的顯卡可能出現黑屏、花屏、死機等狀況。
華碩顯卡經銷商告訴《中國企業家》,“現在出售的全新30系顯卡都是鎖算力的顯卡,是無法用來挖礦的。而對于游戲和工作性能并沒有影響。”
9月20日的發布會上,“虛擬人老黃”手持新的40系顯卡亮相,4090又將30系的90顯卡性能翻了一倍,但這次價格有所上漲。
告別顯卡挖礦時代Vitalik Buterin很早就意識到工作量證明并不是長久之計。
2015年3月,以太坊制定了從工作量證明向權益證明合并的四個發展階段,并計劃在第四個階段“Serenity”時,實現權益證明。
2017年開始,Vitalik Buterin提議,要在2019年從工作量證明轉向權益證明,實現ETH(以太幣)2.0,但出于對難度安全性等因素的考慮,計劃一直停擺。2020年12月,開始在信標鏈上進行質押測試,開啟了以太坊從PoW轉向PoS的重要一步,該測試后,每個節點驗證者需要質押32個ETH,合并完成后才能分批取出。
數據顯示,截止到2022年4月25日,質押在信標鏈上的ETH總計為11,387,194個。2021年下半年完成的以太坊倫敦硬分叉EIP-1559的升級,和以太坊信標鏈Altair的升級,也為合并做了準備。
直到今年9月15日,正式完成合并,也標志著以太坊從工作量證明向權益證明合并。
這項合并為何如此重要?簡單來說,過去的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主要還是按勞分配,干的多可能就分的多。干的表現行為就是“挖礦”,而現在的權益證明主要依靠的是質押。
來源:視覺中國
“挖礦”這一行為其實包括兩個動作。
第一,記賬。比特幣是分布式的虛擬貨幣,其記錄不是保存在某個機構和中心,而是所有用戶的計算機中,因此網絡數據運算需要用戶的支撐。比特幣交易是一個經過簽名的數據被廣播到網絡上的過程,因此所產生的數據運算需要通過各地用戶的計算機進行。比特幣每十分鐘產生一個區塊,參與挖礦的礦工把這十分鐘內的交易數據進行打包。一個區塊里包含了交易的明細,時間戳、簽名和隨機數。
第二,礦工在打包后,必須爭奪記賬權,也就是要進行哈希運算,計算出一個隨機數。誰先算出來,就可以獲得區塊的獎勵,區塊的獎勵就是比特幣。因為是完全隨機的計算,存在一次計算便成功的情況。但是總體來看,如果一個礦工的算力越大,單位時間內進行的哈希次數就越多,就越可能在短時間內計算成功。
這意味著,參與運算的設備越多,工作量就越大,從而能夠獲得的數字貨幣也就越多。
同時,由于使用算法不同,比特幣的挖掘只能使用例如ASIC的專業礦機才能產生效益。而以太坊只需要使用顯卡就能進行挖礦,大幅降低了挖礦的“準入門檻”,而這也是挖礦熱潮得以興起的原因之一。
而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價格的大漲,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挖礦”當中,顯卡更是成為“礦老板”們的致富工具——在供需原本相對平衡的狀況下,他們高價收購,組成“礦場”,而上游的攔截讓普通消費者很難購買到顯卡。
隨著參與到挖礦中的人不斷增多,工作量證明(PoW)的共識機制導致了巨大的能源消耗。據報道,比特幣每年耗電量約150太瓦時,超過阿根廷4500萬人一年的用電量;以太坊每年耗電量約62太瓦時,也接近瑞士900萬人一年的用電量。
合并后,顯卡還能用來挖其他礦,但也只是一小部分。如今大量顯卡被礦主們拋售,中信證券研究稱后續用于ETH挖礦的新增GPU需求將基本消失,預計最終流向二級市場顯卡數量約在400萬~500萬張左右。
以上就是關于臥式以太網pos機,以太坊合并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臥式以太網pos機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