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民生pos機積分調整,這些形式主義該改改了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民生pos機積分調整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www690a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民生pos機積分調整
有的地方政務App考核登錄率,
要求每天上線“打卡”,
搞得村干部上廁所都在“刷積分”、
填數據;
有的政務App問題反饋功能形同虛設,
上報的問題無人響應,
理想中的“快速路”實際成了“斷頭路”;
還有的技術能力跟不上,
App操作繁瑣、后臺臃腫、界面卡頓,
基層干部好不容易完成了信息錄入,
頻繁閃退又得重來
……
近日有媒體調查發現,
“互聯網政務”在一些地方
不僅沒有提高效率、增加好評,
反而走樣跑偏,
空耗行政資源,徒增基層負擔,
淪為又一種形式主義。
政務App多到眼花繚亂
“手機內存都快不夠用了”
一名村干部回憶,去年當地搞建設領域相關問題排查,要求限時入戶登記信息,并拍照錄入App。結果App后臺崩潰,到后半夜才能正常操作。“村里網絡信號不好,我們就集體住進鎮上賓館,每天守到凌晨三四點搞信息錄入。”
當前一些地方政務App泛濫,成為干部新負擔。“河長、林長、田長、路長App各一個,禁毒、科普學習打卡忙不贏,還有應急、人社、環保、自建房排查都要求安裝……”中部某縣一名村書記向記者展示手機里滿屏的政務App,“幾乎每個部門、每項職能都在推App,手機內存都快不夠用了。”
政務App多了,令人眼花繚亂,一些地方的基層干部不僅沒有因智能化工具減負,反而因此苦不堪言。
警惕形式主義升級變異前些年,一些地方“填表到崩潰、開會到流淚”的形式主義,備受干部詬病。經過中央自上而下的減負和整治,文山會海、填表太多的形式主義現象大大減少。
如今,政務APP悄然冒頭,令基層干部叫苦連連,頗有成為形式主義的新表現的趨勢——不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是為了堆砌工作成績;把大量精力和時間消耗于諸如登錄率、使用量、問題上報數的達標甚至評比上,勢必會耽誤其他一些更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的推進。這對地方的行政效能、對百姓的切身利益來說,都不是好事。
面對政務APP可能引發的問題,有關部門應該高度重視,堅決防止形式主義問題借助信息化手段升級變異。
一方面,應該致力于加快相關政務APP的優化整合,對于缺乏實用價值的予以去除,確有保留必要的也應整合功能、減少數量,實現政務資源的共建共享。
另一方面,要改變政務APP的考核理念和方式,由“重量”轉為“重質”,提高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同時,應積極建立更科學的評價體系,把群眾滿意度、獲得感作為考評基層工作的重要指標,進而基層干部在更多實事上盡職履責,貢獻作為。
實質還是政績觀錯位,
責任心缺失!
流于形式、困在指尖,一些政務App不受待見,實質還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公共職能部門提供更多優質的政務App是必然要求。是“數字政務”還是“數字形式”,是“智慧城市”還是“智能官僚”,群眾一用就一清二楚。
所以,對于政務App的評價考核絕不能是唯數據的“互聯網思維”,而是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變“屏上干”到“實地辦”,從“綁在手機上”到“忙在點子上”,多到田間地頭問一問干部群眾所使用的App、小程序、公眾號有沒有解決實際問題,有沒有把黨和政府各項惠民政策落實到位。以“實”字為評價標尺,引領電子政務的設計思路、建設方式、評價機制,才能壓縮各種虛頭巴腦“作秀”的空間,打破“基層減負年年喊,形式主義年年新”的循環。
群眾辦事渠道有網上網下之別,為人民服務責任無線上線下之分。推開門、邁開腿,到基層中去了解“痛點”“癢點”“興奮點”,讓政務App真正成為推動實際工作的有效輔助工具,才能點燃更多基層干部辦事創業的激情,為人民帶來更多獲得感。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素材來源:半月談、北京日報、工人日報、央視網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志社旗下融媒體平臺。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以上就是關于民生pos機積分調整,這些形式主義該改改了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民生pos機積分調整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