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pos機會不會泄露個人信息,開房信息不值1分錢 3億多信用卡密碼恐遭泄露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pos機會不會泄露個人信息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www690a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pos機會不會泄露個人信息
作者 | 柴佳音
來源 | 投中網
“自從電話實名制,賣樓的搞推銷的都不會叫錯人了。”在互聯網行業“摸爬滾打”了十年的林興說,自己親身感受到了“數據裸奔”對社會的侵蝕。
他親眼見證了互聯網迭代大潮中數據掀起的一波又一波駭浪。但在數據泄露事件頻發的2018年,他反而學會了平靜地看待這一切。
“畢竟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就是生意。”
12月3日下午,用戶在微博爆料稱,陌陌3000萬數據在暗網上以50美金的價格出售。
賣家11月30日貼出的交易截圖顯示,這些數據包括用戶的手機號、密碼,寫入時間是2015年7月17日。賣家透露,這是三年前撞庫而來的,不保障現有時效性,且一經售出,謝絕退款。
微博用戶“淺黑科技”對爆料截圖里面的幾個賬號進行了測試,發現大部分賬號不存在,個別幾個賬號存在,但是密碼錯誤。
“經過我們的判斷,存在兩種情況,一是這個庫是真的,但是陌陌通過安全監控提前進行了處理,把相應的賬號刪除或者加一道驗證;二是這個庫本身就是假的,暗網是匿名的,有人在上面騙錢。”
對此,投中網向陌陌方面求證,對方回應稱,具體情況陌陌內部正在研究確認,會盡快回復。截至發稿,陌陌尚未對具體原因和情況進行回應。
“很多企業其實不太重視數據安全管理,有時候貌似對外保密措施非常嚴格,但是內部很多基層員工都能接觸且下載原始消費者的數據,陌陌的現象也只是冰山一角。”林興對投中網說道。
恐懼流竄“數據裸奔”帶來的恐懼已刺穿互聯網,向實業蔓延。
萬豪國際11月30日表示,公司旗下喜達屋酒店的賓客預訂數據庫被黑客入侵,約5億顧客的信息泄露。
受此事件影響,截至當日收盤,萬豪國際跌5.59%,報115.03美元。
最令人震驚的是,萬豪集團信息泄露最早始于2014年,但直到2018年11月9日,萬豪國際才收到內部安全工具發出的警報。這意味著,喜達屋酒店預訂數據庫中所有的賓客信息或已“裸奔”四年之久。
據悉,黑客能輕松拿到今年9月10日之前的數據。在這5億受影響的用戶中,有3.27億人身居“重災區”,黑客幾乎能把控他們所有的個人信息。
其中,客戶的信用卡號雖然使用了AES-128加密標準,但萬豪承認自己無法確定黑客是否已經盜走了解密信用卡賬號信息的密匙。
而對于此事,萬豪集團在公告輕描淡寫,“深表遺憾,將盡一切努力幫助顧客,同時吸取教訓。”
這無法解釋一筆長達四年的糊涂賬。
前喜達屋雇員透露稱,因為喜達屋完成了多筆收購交易,且酒店使用的是不同的支付和物業管理系統,因此很難保證全球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性。
對此,投中網咨詢了中泰證券的相關研究人員,對方回應稱,在酒店加劇擴張后,如果要支撐更多新的功能模塊,便不應再以傳統打補丁的方式來解決,而應更換底層架構,從源頭解決。
“酒店的軟件系統和底層架構支撐不了突如其來猛增的數據交互。在面對大規模數據集中處理時,原有的酒店IT架構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加脆弱。從未來酒店管理的發展趨勢來看,酒店管理軟件需要對接的領域、交互的數據會更加多樣化。原有的架構遲早要更換,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但此前的喜達屋也好,之后的萬豪也罷,卻都沒有意識到,作為信息世界中的絕對“強勢方”,這是他們應盡的責任。
邊緣處境早在2015年,喜達屋就曾被曝出數據泄露事件。
華爾街日報稱,黑客在其部分酒店餐廳和禮品店的POS系統上安裝了惡意軟件,以收集支付信息。
更具有戲劇性的是,2016年,在萬豪宣布收購喜達屋4天之后,喜達屋揭露了這一起攻擊事件。彼時,喜達屋表示,在2015年發現有黑客入侵時,這些黑客已經在喜達屋的網絡中潛伏了長達8個月時間,有54家酒店被攻擊。
而兩個月之后,事實證明公司旗下100多家酒店均遭黑客入侵。
萬豪否認了2015年喜達屋黑客入侵事件與此次萬豪數據泄露事件的一切關聯。但是安全專家對媒體表示,雖然泄露調查未能發現第二次入侵的例子不在少數,但倘若當時能全面調查清楚入侵事件,也許就能發現攻擊者。
正是因為沒有徹查,這些攻擊者才會在其預訂系統中潛伏整整四年。
就職于某知名互聯網公司信息安全部門的王青對于萬豪的冷漠與縱容并不吃驚,她對投中網爆料稱,“其實,在不少公司,信息安全并不被重視,信息安全部門的地位一直很尷尬,尤其某些數據量巨大的傳統行業,很多從業者自嘲是邊緣人。”
她半開玩笑地說,如果某天公司財務狀況吃緊,首先考慮裁減的或許就是信息安全方面的預算。
“其實老板們不一定是不懂數據安全的重要性,有些是‘選擇性忽視’。”她時常會因此感覺無奈,“在商言商,老板們凡事都是講效益、利潤率的,說白了,信息類安全項目都屬于光投入不產出的,投資回報率低。公司如果只剩最后一點糧食,那肯定是銷售部門的,因為人家能帶來盈利。”
而數據部門只要不出事,就萬事大吉。
廉價販賣正如關鍵的數據部門不被重視,珍貴的個人信息售價也并不高昂。
8月28日,華住酒店集團被爆旗下酒店開房信息遭泄露。
據悉,共有5億條個人信息在暗網出售,標價8個比特幣,約37萬人民幣。平均下來,每條售價0.00074人民幣。
同樣是在暗網,6月19日,一位ID為“f666666”的用戶兜售圓通10億條快遞數據。
該用戶表示售賣的數據信息包括寄(收)件人姓名、電話、地址等信息,10億條數據已經經過去重處理,數據重復率低于20%,并以1比特幣打包出售。
此外,該用戶還支持用戶對數據真實性進行驗貨,驗貨費用為0.01比特幣(約合431.98元),驗貨數據量為100萬條。此驗貨數據是從10億條數據里隨機抽選的,每條數據完全不同。
也就是說,用戶只要花430元人民幣即可購買到100萬條圓通快遞的個人用戶信息,而10億條數據則需要43197元人民幣。
這樣單筆交易額不足1分錢的廉價生意對用戶的打擊卻是沉重而致命的。
“信息泄露事件發生,受害用戶往往不能及時得到明確的信息泄露通知,泄露的信息會為下游犯罪行為提供可用信息,例如傳統的電信詐騙、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行為,其中也包括利用開房記錄、酒店的檔次來進行更為精準的詐騙勒索。如果泄漏的信息包含用戶信用卡、密碼信息,可能將導致用戶個人資產信息受到直接威脅。”360公司安全信息負責人分析道。
潘多拉魔盒,就這樣被打開了。
寫在最后從社交應用到酒店再到快遞公司,“數據裸奔”的陰霾就這樣滲入了每個人的生活。我們拼命掙扎,卻無力逃脫。
但我們不曾想到的是,這種無力感的背后,卻是滿滿的荒誕。
8月,華住集團的信息泄露事件爆發后,外媒猜測是華住集團的程序員,將數據庫連接方式上傳至github所致。
然而,后續調查人員發現,華住被脫庫的root密碼是「123456」,公網便可以直接訪問。
“撬了大半天,原來門鎖都沒鎖。”網友如是評價。
以上就是關于pos機會不會泄露個人信息,開房信息不值1分錢 3億多信用卡密碼恐遭泄露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pos機會不會泄露個人信息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