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銀行pos機交費費用報銷單咋填,向虛假說不——醫藥行業虛假報銷勞動爭議案件分析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銀行pos機交費費用報銷單咋填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www690a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銀行pos機交費費用報銷單咋填
醫藥代表、醫藥銷售的虛假報銷是引發醫藥行業勞動爭議案件的主要起因之一。在筆者調研的167個醫藥企業單方解雇的案例中,36個案例的解雇理由是違紀員工存在虛假報銷的行為,占比21.56%。因醫藥代表、醫藥銷售的崗位帶有推廣、銷售的性質,醫藥代表與醫藥銷售慣常采用虛假報銷的方式套取現金,并利用套現后的收益謀取不正當的商業機會,或為個人謀取非法利益。虛假報銷不僅給公司財產造成了損失,還使醫藥企業面臨外部監管的風險,是絕大多數醫藥企業嚴厲打擊的對象。
一、虛假報銷類勞動爭議的特點1、懲罰力度的嚴厲性
根據筆者的調研,司法實踐中,司法機關普遍認為虛假報銷系嚴重違反企業規章制度的行為,且相關人員的行為違反了基本的職業操守、道德準則,虛假報銷行為一經查處,應當受到嚴懲。如醫藥企業有效制定的內部制度將虛假報銷列為嚴重違紀的行為,并規定企業有權對虛假報銷的員工立即行使單方解除權,虛假報銷的行為一經認定,司法機關通常支持企業單方解雇的決定。某些案例中,一些違紀員工主張即使自己存在虛假報銷的行為,但金額較小,不應視為情節嚴重,但司法機關普遍認為虛假報銷作為對公司有欺騙的不誠實行為,該行為本身即為嚴重違紀行為,并不以情節或者損失嚴重作為評判標準。
2、用人單位舉證責任的嚴苛性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及《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均規定,“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因此,在虛假報銷類勞動爭議案件中,醫藥企業應當對員工存在虛假報銷行為以及解雇的合法性承擔舉證責任。實踐中,司法機關對于虛假報銷行為的認定有著嚴格的標準,諸如發票與POS簽購單存在差異、發票內容與報銷內容不完全相符等事由通常不能作為認定員工虛假報銷的直接證據。用人單位在舉證環節需要形成一條完整的證據鏈,用以證明員工存在欺詐行為以及主觀惡意,從而證明虛假報銷事實的成立。
3、違紀行為的隱蔽性
虛假報銷類案件的另一特征是員工虛假報銷的行為通常具有隱蔽性。為非法套取現金,員工多會偽造較為完整的“證據鏈”,企圖掩蓋虛假事實。除提交發票、POS簽購單等消費憑證外,員工通常還會提供學術活動支持性文件,例如會議簽到表、會議照片、會議記錄等文件,然而該等報銷材料均存在偽造的可能,醫藥企業在調查環節需要擦亮慧眼,辨別其中的虛假信息。
二、虛假報銷類勞動爭議的主要類型及裁判觀點
根據筆者的案例檢索及實踐經驗,虛假報銷類勞動爭議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1、類型一:報銷基礎事實真實,但發票虛假或違規
(1)案件基本特征
此類虛假報銷案件的主要特征是勞動者報銷的基礎事實真實存在,確屬因公支出,但所提供的系虛假、違規發票。該類案件中,勞動者常用的抗辯理由為涉案票據系第三方提供,即使票據虛假其亦不能掌控。
(2)裁判觀點分析
根據筆者的經驗,由于造成票據虛假可能存在諸多原因,實務中,通常不宜將虛假票據作為認定員工構成虛假報銷的單一證據,用人單位需要結合其他事實或證據證明員工就提供虛假票據具有主觀惡意,從而證明其行為具有欺詐的本質。例如,企業可以從虛假發票數量較多、持續時間長且累計金額大,勞動者與第三方惡意串通,勞動者存在兩種以上虛假報銷類型等角度證明員工的主觀惡意。
以案說法
在(2016)滬01民終10993號案件中,王某于2013年5月入職中智公司,并于同日被派遣至某醫藥公司,擔任高級醫藥代表。2015年8月,醫藥公司以王某虛假報銷嚴重違反公司合規政策為由,將其退回中智公司。之后,中智公司與王某解除勞動合同。
為證明王某存在虛假報銷行為,醫藥公司委托B公司對相關發票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
王某向醫藥公司提交的2014年12月22日北京A有限公司開具的項目為30盒巧克力,金額為5,607元的機打發票記載內容與實際消費不符,王某實際購買的是購物卡,而根據醫藥公司的內部制度,購買購物卡、儲蓄卡的行為是明令禁止的;王某向醫藥公司提交報銷的開票人為北京B酒店有限公司的4張定額發票及開票人為北京A酒店的16張發票在北京市地稅局發票查詢系統中查詢結果均為:“此發票與北京市地方稅務局后臺數據信息不符!此發票不得作為財務報銷憑證,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拒收并舉報!”王某向醫藥公司提交的開票人為北京A酒店的70張發票在北京市地稅局發票查詢系統中查詢結果為:“此發票未顯示購票單位,請到主管稅務機關進行發票真偽鑒定!”醫藥公司持該等發票至北京市朝陽區地方稅務局進行真實性鑒定,該局于2016年5月12日出具《發票鑒定》,認定在北京市地方稅務綜合服務管理信息系統中,未查詢到北京A酒店在朝陽區的登記信息,在北京發票稅控管理信息系統中,未查詢到北京A酒店在朝陽區的購票及86張定額發票相關信息。另,通過對相關商戶進行走訪調查,醫藥公司發現商戶與王某就開具虛假發票存在惡意串通。
一審法院、二審法院均認為,王某的行為嚴重違反了醫藥公司的合規制度,醫藥公司提供的證據足以證明王某存在虛假報銷的行為,判定醫藥公司、中智公司無須支付王某任何賠償金。
案例點評
筆者認為,在上述案件中,醫藥公司勝訴的關鍵在于:首先,通過內部調查,證明王某同時存在提交虛假發票及違規報銷(購買購物卡)的兩種虛假行為;其次,通過與稅務部門的核實,證實了王某提交發票的虛假性,且虛假發票數量較多、累計金額較大,足以證明王某存在主觀惡意;此外,醫藥公司通過實地走訪,證明王某與商戶就開具虛假發票存在惡意串通,更加證明了王某欺騙公司的本意。
2、類型二:報銷基礎事實真實,發票真實,但違反報銷制度
(1) 案件基本特征
虛假報銷類案件類型二的主要特征為勞動者報銷的基礎事實真實存在,確屬因公支出,發票亦真實有效,但違反報銷政策,主要類型包括購買違規物品、報銷事由與發票不符、超范圍超標準報銷、發票沖抵等。
(2)裁判觀點分析
根據筆者的調研,對于該類型的虛假報銷,在勞動者對報銷事項描述真實,且用人單位審批通過報銷的情形下,司法機關對此類違規報銷通常具有一定的容忍度。尤其是當勞資雙方長期履行該等報銷模式,且用人單位并未就違規報銷提出任何異議,司法機關可能認定雙方以實際履行的方式創設了新的報銷模式,此時,用人單位事后追責,可能無法得到司法機關的認可。在該類型的虛假報銷案件中,醫藥企業如欲證明解雇合法,核心在于證明企業對相關的違規模式持“零容忍”的態度,從而體現企業對此類型違規報銷懲罰力度的嚴厲性。
3、類型三:報銷基礎事實虛假
(1)案件特征
此類虛假報銷案件的主要特征是勞動者據以報銷的基礎事實及支持性文件為虛構、偽造的,主要體現為報銷事實不存在,發票與事實不能對應等情形。此類案件是最為典型的虛假報銷類案件,勞動者具有較強的主觀惡意。
(2)裁判觀點分析
由于勞動者的主觀惡性較大,在企業能夠充分舉證證明報銷事實虛假的情況下,司法機關均支持解除勞動合同的主張,對此類虛假報銷普遍持否定態度。
根據筆者的調研,此類虛假報銷案件中,醫藥企業勝訴的關鍵在于能夠充分舉證證明員工對報銷基礎事實進行虛構。由于此類型虛假報銷通常具有極大的隱蔽性,醫藥企業在舉證調查環節需要采用多種調查手段獲取員工虛假報銷的證據。常見的調查方法包括登錄稅務部門的官方網站對發票的真偽做初步核實;走訪第三方餐飲、住宿、交通等機構,就實際消費的內容及真實性進行調查;走訪醫藥代表開展學術活動的醫院,就場地及參會人員的真實性進行核實。例如,在某著名德資醫藥公司與一名高級醫藥代表的虛假報銷案件[1]中,該醫藥公司通過走訪幾家醫院的方式證明了該醫藥代表提交的學術會議簽到表中記載的醫生并未參加該學術會議,從而證明員工虛構學術會議就餐人員名單的事實,公司最終被認定解雇合法;同樣,在該德資醫藥公司與另一名醫藥代表的虛假報銷案件[2]中,該醫藥公司通過實地考察的方式證明了員工所述的開展學術活動的醫院并無會議文件中記載的開展學術活動的會議室,從而證明員工虛構學術活動的事實,最終公司完勝。
此外,諸多案例顯示,司法機關參與此類虛假報銷調查的案例不在少數。例如,在(2016)蘇0591民初107號案件中,因勞資雙方爭議的POS單涉及劉某的銀行卡交易信息,法院通知劉某提交交易記錄,劉某在規定期限內未向法院提交,后法院依據公司的申請,向招商銀行蘇州分行信用卡部調取劉某的招商銀行信用卡賬單,經核對該賬單中不存在爭議12張POS單的交易信息,最終法院判決劉某虛假報銷事實成立,公司勝訴。又如,在(2017)蘇01民終511號案件中,法院同樣對該員工消費的購物中心進行了調查,從而證明員工購買的商品系購物卡,而非學術會議所需的餐飲,從而證明虛假報銷事實的成立。因此,在舉證環節,醫藥企業還可以充分利用司法資源,申請司法機關對相關第三方進行調查。
三、實務爭議——企業對于已經審批的費用能否事后主張員工虛假報銷?在許多虛假報銷案件中,企業主張的員工的虛假報銷已經過用人單位的審批,在此情況下,員工的抗辯理由無外乎報銷申請已經由用人單位審批通過,說明報銷經過公司的認可,不屬于違紀行為。在此情況下,企業事后主張員工虛假報銷,是否能被司法機關支持?
1、典型案例分析
2003年9月,賈某進入某醫藥公司工作,雙方最后一份勞動合同期限至2015年9月。賈某的工作地點在廣州,所擔任的工作崗位系高級醫藥代表,主要負責廣州各醫院麻醉科的藥品銷售工作。2013年3月,該醫藥公司通過快遞形式向賈某居住地寄送了《解除勞動合同通知信》,解除理由是賈某存在虛假報銷的行為。
庭審中,醫藥公司提出,根據以下調查結果足以證明賈某存在虛假報銷的事實:1)發票開具方均從事的系“商業服務業/其他服務業”,而非餐飲業,故不具備開具餐飲發票的資質;2)發票上的“行業類別”載明為“其他服務業”,而“開票項目說明”卻模糊的寫為“餐費服務”,明顯是企圖將服務類發票當做餐飲發票進行報銷;3)經實地調查,這些發票開具方,注冊地均系在同一地點,且均未開設餐廳或門店從事經營;4)從費用結算單看,就餐費用全都花在葷菜上,沒有酒水和素菜,不符合正常飲食習慣;5)部分餐費開具發票時間早于刷卡付費時間。而賈某認為,該等發票均系真實消費產生,且每次報銷都已經過公司的審批,其不存在虛假報銷的行為。
一審判決
一審法院認為,根據報銷記錄記載,賈某每次向公司申請報銷餐費,其均提供了餐費發票、pose簽購單以及所點菜品的對賬單,上述單據相互印證,可以證明員工確系發生了餐飲消費的事實,而公司對此也通過審核,同意給予了報銷,故現在公司再主張賈某上述報銷系虛假報銷,缺乏事實依據,難予采納。況且,賈某在每次報銷的過程中,其均向單位提供了相應憑證,而公司經審核后,也從未提出過異議,故由此可見,公司對員工的報銷形式實際一直是認可的。故,一審法院判決公司違法解雇,應當向員工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
醫藥公司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稱,員工在費用實際發生后,將票據遞交給總公司,同時在電子系統中提交申請和說明,之后將票據和批準的申請一起交給財務,財務對金額進行形式上的核對,對這些費用是否實際發生不進行審核,只是此后公司會進行隨機抽查,發現虛假報銷才進行處理。2012年整年,賈某以餐飲費用名義共計報銷90,000余元,但其遞交的是服務行業發票,雖然寫的是餐飲服務,但并未實際發生消費,開具這些發票的五家企業沒有經營餐飲的場所和資質。二審法院告知賈某在時限內提供爭議餐飲發票消費地址,賈某書面答復時間太久記不清楚。
賈某辯稱,賈某已經明確發票的開具單位是否具備經營資質的問題,與賈某無直接關聯性,賈某作為一般的消費者并沒有義務去了解或核實所在餐廳是否具有開票資質。賈某向公司申請報銷餐費時均提供了相關單據,這些證據都可以證明賈某已經實際發生了餐飲消費之事實,并通過醫藥公司各級領導的審批最終也都報銷了這些費用,醫藥公司也一直沒有提出異議,直至醫藥公司在全球范圍內解雇包括賈某在內的員工時才找這些借口來作為應訴的理由。
二審判決
二審法院認為,公司為了加強企業財務報銷制度管理,對員工申請報銷獲取錢款并以入賬憑證進行抽查、核驗,這是公司行使有效的事后財務監督權。公司在檢查賈某報銷中發現的種種不正常現象足以使公司對其報銷憑證的真實性產生合理懷疑。公司同意為賈某報銷因召開會議而發生就餐費用的前提條件是,賈某已經實際用餐,并已支付相應的費用。憑真實發票且已實際消費才能向單位進行報銷,這是任何一家企業財會制度的一項基本準則。賈某報銷就餐費用經各層級領導審批、財務審核已為其報銷了相關費用,這是基于公司對于賈某的信任以及財務部門對賈某提交發票僅為形式上的審核,即使賈某已獲取報銷費用,只要報銷發票存在沒有真實消費也未支付價款的情形,就不符合企業財會制度規定的報銷條件,憑該發票進行報銷,即為虛假的報銷行為。對于虛假報銷的發票無論是處于企業領導審核的層面上,還是已經報銷入賬,只要公司發覺報銷的發票所記載消費事項、金額是不真實的,有權根據報銷人的情節輕重,并依據相關規定作出處理。當公司對入賬的報銷憑證進行查核后認為員工存在虛構消費事實時,員工應提供具體消費地點供公司核查。賈某在一年之內在幾家企業進行餐飲消費,金額高達90,000余元,卻未指明消費地點,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即賈某訴稱已實際發生餐飲消費無法被人民法院采信。二審法院據此改判公司合法解除賈某的勞動合同。
2、裁判觀點分析
筆者認為,對于不同類型的虛假報銷案件,報銷是否經過用人單位審批對于解雇合法性的認定有著不同的效果。
(1) 類型一:報銷基礎事實真實,但發票虛假或違規
對于虛假報銷類型,通過稅務機關的網上核驗以及日常邏輯能夠初步識別發票真偽、連號等違規行為,企業對該類型的報銷予以審批,存在疏忽大意、審核不嚴的過錯。此時,如勞動者少量、偶發的報銷通過審批,用人單位應承擔一定責任。但如果員工存在長期、大量的虛假發票報銷,即便用人單位存在審批過錯,也不足以抵消勞動者欺詐的本意,此時企業主張審批后的報銷系虛假報銷的,司法機關通常予以支持。
(2)類型二:報銷基礎事實真實,發票真實,但違反報銷制度
對于虛假報銷類型二,雖然勞動者的報銷不符合企業原有的報銷制度,但如雙方長時間實際履行,將產生變更報銷制度規定或創設新的報銷規則的效果,此時用人單位主張勞動者虛假報銷,司法機關可能不予支持。
(3) 類型三:報銷基礎事實虛假
對于虛假報銷類型三,勞動者憑借真實發票對已發生的合理消費進行報銷,這是任何一家企業財會制度的基本準則。為嚴格規范財務報銷制度,企業有權利對員工已經獲得的報銷進行事后的抽查、檢查。企業為員工報銷相關費用的前提是相關費用確屬因公真實發生,對于虛構的報銷事實,其行為本身就是對企業的欺騙,即使企業已經支付報銷款項,也不應推定企業認可或接受員工偽造報銷事實的行為。因此,對于虛構基礎事實類型的虛假報銷案件,無論企業是否已經批準支付相關報銷款項,只要企業發現員工存在未真實消費、虛構報銷基礎事實等欺騙行為,企業即可以員工嚴重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及企業規章制度為由對員工進行單方解雇。
結語基于醫藥企業的行業特性,虛假報銷類案件在醫藥行業呈高頻態勢。為減少、杜絕虛假報銷現象的發生,醫藥企業應當首先建立完善內部合規制度,合規制度應全面覆蓋各類型的虛假報銷,做到有章可依。其次,醫藥企業應當加強對員工報銷的審批管理,在批準報銷相關費用前,對發票及支持性文件嚴加審核,企業可通過審核發票號碼、登錄稅務部門網站等方式對勞動者提交發票的真偽進行初步核驗。此外,由于司法實務對虛假報銷類案件的舉證責任要求較高,且虛假報銷類案件具有高隱蔽性的特征,為減少違法解雇的風險,建議醫藥企業在解雇前通過多渠道調查的方式獲取員工虛假報銷的證據,并就虛假報銷形成完整的證據鏈。在勞動爭議發生后,企業還可以充分利用司法資源,通過申請司法機關調查取證的方式證明虛假報銷事實的存在。
[注][1] 詳見(2015)玄民初字第2127號民事判決書。
[2] 詳見(2015)浦民一(民)初字第25007號民事判決書。
如果您覺得文章有幫助,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及時獲取實用好文章!
「理個稅」提供最專業個稅資訊及籌劃與綜合管理服務。
以上就是關于銀行pos機交費費用報銷單咋填,向虛假說不——醫藥行業虛假報銷勞動爭議案件分析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銀行pos機交費費用報銷單咋填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